附属中学

【何永保】命题是一次思想的历练——谈2012年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命题及体会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2-03-30

命题是一次思想的历练

——谈2012年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命题及体会

作者:安徽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长 何永保

(一)命题背景介绍

(1)每年三月初举行的“江南十校联考”在安徽省内是一项有着较长历史和地域影响力的高三模拟考试,其在检测学生的复习效果、评估教师的复习策略、展示学校的阶段性教学成果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省内备受关注,因此被誉为安徽的“小高考”。

(2)参加今年“江南十校联考”同步考试的人数多达22万(含文理科等),人数远超历史最高水平,由此给命题者带来的思想压力和创造动力都是空前的。

(3)参加历史学科命题和做题的有多位老师,几乎调动了我校(安徽师大附中)历史教研组全部的力量。因此,这是一份集体汗水的结晶。

(4)命题在充分研究近三年安徽高考题、江南十校模拟题等试题的基础上,参考了安徽省《考试说明》,经过拟定目标、确定考点、寻找材料、拼接文字、组合成卷、自查纠错、专家审阅、调整试题、修改润色、定稿付印等一系列头绪繁多的环节,前后历时长达两个多月。受命题者的学识和测量评价水平所限,试卷难免存在诸多疏漏和遗憾。

(二)命题思路分析

(1)命题总体思路设定为尽量贴近安徽高考,注重高效仿真模拟。试题力求在整体结构和呈现方式、命题意图和考查目标、命题角度和设问类型等方面尽可能贴近安徽历年高考试题,使学生通过本次考试能够获得近似高考的新体验,从而达到仿真模拟的效果。

(2)试题坚持能力立意,注重材料选择的新颖性和考查目标的灵活性。通过新材料的运用和新情境的创设,全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使学生通过本次考试获得思维能力的较大提升。

(3)试题紧扣学科特点,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考查。通过典型史料的运用,重点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史料的方法、理解历史现象的方法、归纳与概括的方法、论从史出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原因分析的方法、观点论证的方法,以及其他史学研究的某些方法,让历史试题具有历史的韵味。

(4)试题以考查历史主干知识为主,同时兼顾对安徽地方史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通过这样的内容安排,既检验学生历史知识复习的有效性,又检验学生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理解,从而突出历史试题的人文性和社会功能。

(5)试题设计追求科学无误,难易适中。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真实、有据,在问题的设计上力求明白、无歧义,在选项的设计上力求准确、清晰。在难度的设定上希望总体控制在0.60~0.70之间,既不能太容易,失去仿真模拟的效果;又要注意难而有度、难而合理,戒除偏题、怪题,避免对学生产生不必要的误导。

(6)试题的预设目标力求与学生实际考出的结果相统一,经得起统计结果的验证。在总体难易程度的控制上、在选择题与非选择题能力要求层次的水平上、在不同层次学生考试结果的区分度上等方面都要能够经得起检验。

(三)考查目标分析

下面按照历史试题在文综试卷中的排列序号,逐一分析每题的考查目标。

ž 12.士人阶层中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下列有关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提出治国济世主张搭建了舞台

B.“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说明魏晋时期士人深受选官制度的影响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封闭和保守的意识

D.“学而优则仕”体现了明末清初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共同的政治选择

说明:本题借士人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文化现象,考查了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这一内容。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古代士人阶层的相关现象进行准确判断,属于知识再现层次的要求。在选项的设计上采用了部分引用材料的呈现方式。难度要求较低。本题受安徽卷 2009年13题儒家思想题的启发,材料取自文史常识。难度系数为0.89。

ž13.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B)

图3略。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 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 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说明:本题以古代绘画为题材,考查从图文材料参照阅读中获取内容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作品内涵进行正确阐释的能力,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较高。在选择题答题结果统计中实际难度最大。结果与预设的巨大差距远超当初设想,这可能与学生对理学思想理解的片面性有关。本题受安徽卷2011年13题绘画题的启发,材料取自《历史教学》。难度系数为0.14。

ž 14.以中介为主的牙行,发展到清代变得更加细化,这其中就有一种在沿海地区产生,在交易双方起担保责任,保证商品交易顺利完成的牙行,一般称为“保税”,或者“保载行”,堪称清代的“保险公司”。这说明(B)

A.清代的商品经济异常发达 B.清代的服务行业发展迅速

C.清代彻底废止了海禁政策 D.清代的中外贸易更趋频繁

说明:本题考查从题干材料中获取内容信息,并结合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适中。本题受安徽卷诸多“论从史出”题型的启发,追求方法与知识的结合。难度系数为0.60。

ž 15.图4为安徽近代不同时期革命或战争形势示意图,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图4略。

A.①③②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

说明:本题以安徽地方史为背景,考查从图片材料中获取历史事件的时空特征信息,并对重大事件进行时序定位的能力,属于知识再现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低。本题受安徽卷地方史题的启发,注重变换命题角度,材料取自《安徽历史》)。难度系数为0.93。

ž 16.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A)

A.“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

说明:本题考查结合时代特征对新中国教育方针的内涵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选项采用材料呈现的方式,涉及历史概念和知识信息较多,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较高。本题重点关注教育这一热点问题,同时注重选项中材料呈现的方式。难度系数为0.42。

ž 17.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D)

A.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

B.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

说明:本题考查从题干情境中获取雅典民主与地理环境二者关系的信息,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高。本题受安徽卷2010年13题文学作品题的启发,重点关注史学方法的运用。难度系数0.25。

ž 18.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

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理由是(C)

A.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

说明: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作者观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合理论证的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低。本题受安徽卷诸多观点论证题的启发。难度系数0.90。

ž 19.《俄罗斯高中11年级历史教科书》(2008年)对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的苏维埃社会做出了新的解释:“这乃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 改变了过去“(这是)扭曲变形的社会主义、封建的社会主义”、“独裁、专制体制”的表述。新解释回答了俄罗斯社会关于(D)

A.斯大林体制的评价标准问题

B.斯大林体制的历史渊源问题

C.斯大林体制的功过是非问题

D.斯大林体制的性质争论问题

说明:本题考查从材料对比中获取语言特征信息,并作出符合史学研究方法的问题界定。选项中出现了一系列史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适中。本题受安徽卷史学方法题的启发,重点考查对史学概念的理解。难度系数0.56。

ž 20.图5漫画绘制于20世纪60年代,赫鲁晓夫(牙医)对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该漫画所包含的正确信息是(C)

图5略。

A.苏联解除了对古巴的军事威胁

B.苏联放弃了与美国的冷战对抗

C.苏联与美国对抗暂时居于劣势

D.苏联将军事对抗转为经济对抗

说明:本题考查从图文材料的对应解读中获取漫画主题特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正确阐释的能力,属于理解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适中。本题受安徽卷漫画题的启发,重点考查对漫画的释读能力,同时适当关注周年问题。难度系数0.61。

ž 21.表2是“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简表,据此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总体特点解读正确的是(A)

表2 发达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单位:﹪)

时间

英国

法国

联邦德国

美国

日本

意大利

加拿大

1950年代

2.8

4.5

7.9

3.3

9.1

5.6

3.9

1960年代

2.9

5.7

4.4

4.3

10.5

5.3

5.6

A.经济进入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

B.经济出现明显的“滞胀”现象

C.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国、欧盟、日本经济竞争加剧

说明:本题考查从表格材料中获取时间信息与数据共性特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阶段特征进行正确概括的能力,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因为选项的迷惑性较大,所以难度要求较高。本题受安徽卷图表题的启发,重点关注“论从史出”的能力考查。难度系数0.32。

ž 22.2011年11月30日,英国200万公共部门员工涌上街头,举行了规模巨大的罢工,抗议政府削减养老金的改革计划。促使英国政府提出这一改革计划的主要原因是(B)

A.高福利使员工过惯了舒适安逸和不思进取的生活

B.“福利国家”的公共开支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C.贫富差距的缩小使社会不再需要一张“安全网”

D.受当今世界各国削减公共福利开支趋势的影响

说明: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对福利国家制度相关政策的理解,属于知识再现层次的要求。难度要求低。本题重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难度系数0.97。

ž 35.(28分)一个世纪以来我国有关民生问题的探索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民生主义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就是要全国人民都可以得安乐,都不致受财产分配不均的痛苦”;“民生主义,就是要四万万人都有饭吃,并且要有便宜的饭吃”;就在“打破社会上不平等之阶级”。“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在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犹如车之两轮。如果说,平均地权侧重于实现土地国有和“耕者有其田”;那么,节制资本则着眼于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并通过发达国家资本和利用外国资本,加快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

——摘编自李华兴《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剖析》

材料二

1953年,随着全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城镇人口增加,加上灾民,全国吃商品粮的人口将近两亿。同时,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棉油的需要量也日益增加。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要求超过了粮棉油的增长速度。7、8、9三个月,国家虽收购了98亿斤粮食,却销售了124亿斤,入不敷出。而市场上人们仍在排队购粮,人心浮动。这一局面如不改变,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进行,且有动摇国本之虞。

——摘自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邓小平民生观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渗透在改革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中。概括地说,邓小平民生观就是立足基本国情,顺应人民愿望,强调发展是硬道理,从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入手,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

——摘自苏献启《试论邓小平民生观》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生主义实施的目的、基础、途径分别是什么?孙中山的民生主义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解决民生问题上的背景、措施和结果的差异。(12分)

(3)综合上述问题,请说出在解决民生问题上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6分)

说明:本题以民生问题为主题,分别考查从材料中提炼信息,作出符合要求的概括,并能联系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作出原因的分析;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并按照要求进行比较概括;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并能自主提出合理的观点。从能力要求层次上,逐次考查了提炼概括信息、比较历史差异、探讨问题的能力。最后一问带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要求。属于“古今贯通”类型的试题。难度系数依次为0.71、0.53、0.82。

ž 36.(28分)近代以来的东西方社会在相互对视中逐渐加深了对各自文化(文明)的理解,这一过程也加速了文化(文明)的冲突与融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编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

1840年以来,坚船利炮、声光化电、西艺西政曾依次成为中国人概括外来之物的用语。这个次序反映了认识的逐层深化。但在这些称谓里,外来之物仍然是具体之物。而“欧风美雨”则并不一一而指言其物。在一片风雨之势中,来自异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急速地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欧风美雨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也包含着润物无声的和风化雨。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各种各样的文明在历史上兴起衰落,离散聚合,消失或成长在时间的长河之中。自我封闭,对其他文明采取排斥对立态度的民族,迟早要葬身在时间的大漠之中。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摘自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思想家们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并说明他们的理由。导致他们产生认识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欧风美雨”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欧风美雨”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0分)

(3)请提炼出材料三中作者的观点(不得摘抄材料原文)。你赞同材料中的观点吗?为什么?(8分)

说明:本题以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为主题,分别考查从材料中提炼观点,依据材料信息进行论证,并能结合所学知识找出产生观点差异的原因;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进行概念的准确阐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并作出价值观判断与解释。从能力要求层次上,逐次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最后一问同样带有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意图。属于“中外关联”类型的试题。难度系数依次为0.82、0.75、0.76。

(四)难得的思想历练

通过本次试题命制,在思想上的历练是我的最大收获。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命制一套成熟的试卷是对命题者的研究能力与课程素养、教学能力与阅读视野、命题技术与评价技术、文字水平与调整策略等方面的全面检验,命题者的综合素质决定着试题的质量。

(2)一套高质量的历史试卷要能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考出历史学科的知识能力与思想方法,不能有思想性、科学性错误,也不能因为一味追求应景而流于肤浅。

(3)一道创新试题的设计可以有多种路径:一是以考查目标为起点;二是以考点为起点;三是以新材料为起点。同时,考查的问题指向性必须单一而明确,选择题的选项拟定要紧扣考查的问题,减少拼凑的痕迹。

(4)本套历史模拟试卷在考查目标的多维性、考点分布的均衡性、材料选用的新颖性、设问表达的多样性、文字描述的确定性、难度设置的适度性等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是一次痛苦而又难忘的经历。(难度系数统计结果:选择题为0.60,非选择题为0.73,平均为0.67,与命题设想相吻合;统计样本为245份)

(5)以命题为媒介的教学研究可以成为教师研究与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不仅要作为指导学生解题的能手,还应该追求成为命题的行家,懂得命题的技巧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答题。

(6)大工作量的试卷命制需要集体成员之间的通力协作,个人意见的坚持或妥协要服从试卷整体架构与考查目标综合平衡的要求。通过这次命题,同事之间进一步加深了理解与默契。这一收获已经超越了命题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