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安师大附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0-03-11

安师大附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

凌光明 张祥云 翟佳 谢莉

内容摘要:通过采用自编的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对我校12个班724名中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从政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生活品质五个方面研究当前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对学校德育状况的评价,目的在于探讨现代中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模式,更新陈旧的学校教育观念,使学校教育更具实效性,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也能接受到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生活品质方面的正面引导,从而树立正确和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中学生 思想道德品质 人生价值观 心理素质 生活品质

一、引言

中学生是人生发展和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了解并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德育处根据学校发展五年规划要求,组织了对本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调研活动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我们选取初高中12个班级,下发问卷724份,回收693份,通过调研,对我校学生的思想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存在的问题已采取和正在采取适当的教育对策。

二、 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现况

(一)政治态度

我校学生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能用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态度观察、分析、思考政治问题,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一半以上的学生在“你最关注的问题”一栏中,选择了“台湾问题”,他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了信心,为2008奥运会在中国举行感到骄傲和自豪。95.8%的学生认为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的最基本义务,88.4%的学生喜欢在课外时间阅读伟人传记或看伟人影视剧。在“以上问题你最想发表的意见是?”一题中,学生在“三农问题、经济发展、教育改革、和平以及环境”等方面有比较满意看法,调查中发现学生也已经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环境不能脱离现实的政治环境。

但也必须看到,我校学生在对当前时事新闻的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天天关注,一半以上的学生只是偶尔关注,当然这也与中学生学业压力过大、时间少有一定的原因。当然,作为教育者,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爱国情绪和思想信念是理性的,是经过思考的,而不是一种盲目的冲动。

(二)人生观、价值观

调查显示,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呈健康向上的趋势,自主、竞争、公平、效率等时代意识明显增强。从整体看,多元价值取向并存;从个体看,多数学生尚未形成完整、稳定的人生价值观,在一些问题上常常表现出矛盾或多变状态。

1、从价值主体来看,我校学生的自我主体意识较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上。调查表明,有36.3%的学生表示愿通过考上大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67.6%的同学在对待人生的态度问题上选择追求“积极进取,辉煌灿烂的人生”。

同时,对于学习目标的功利化和多元化倾向也让我们格外忧心。在“你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题中,被调查者中回答“是”和“一般”的分别占到36.3%和31.4%,只有32.2%的学生表示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做对社会和他人有用的人就行;而在回答“你认为所在的集体是否有公平和正义”时,只有39.4%的学生回答“有”。

2、当代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自立自强、讲究诚信和追求效率的时代特征。在回答“你认为诚信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否重要”时,有95.9%的学生肯定的回答“是”,从调查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的学生最关注“就业问题和学业问题”,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当前急需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这证明我校学生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讲究效率、注重学习实效已成为当代中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

(三)道德品质

道德作为公民内在的观念系统,无疑是个体选择行为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而当代中学生,他们道德状况如何,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实现人格完善,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人生的基本道德要求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是信守和推崇的,道德要求是强烈的。他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日趋稳定和成熟。例如,95.9%的学生认为诚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61.1%的中学生表示在公共场所能自觉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为讲究公德的表现应该大力提倡;在回答“在家你是否经常有感恩于父母的行为”一题时,47.8%和49.9%的学生回答有或偶尔有;73%的学生对于老师和家长的布置的作业能够及时完成;90.3%以上的学生认为要尊重老师尊重家长,这充分说明中学生心中多数或绝大多数已经初步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四)心理品质

1、绝大部分学生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意识。如较大比例的学生把父母和老师列为自己心目中最崇拜的偶像;最看重父母和家人对自己的评价;对于向父母承诺的事情,多数同学是说到做到和尽量完成;有97.7%的学生或主动或偶尔帮助父母做些家务。绝大多数的学生表示在街上遇到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会主动问好,87.8%的学生会主动向到访的客人问好。

2、大部分中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自我主体意识较强,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在对自我价值、自身利益的追求上。从调查数据看,我校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他们人生观的基本点,一半以上的同学努力学习的最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回答“你与身边的同学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时,72.6%的学生表示“能”;在对生活的主观幸福感上,48.3%的学生表示生活在班集体当中感到很幸福,47.4%的学生表示比较幸福,表示不太幸福的学生只有4.4%。

3、不可避免的,学生和父母、老师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你对家长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要求是否满意”一题中,只有42.6%的学生表示满意,还有少部分同学认为最苦恼的事情来源于家庭因素;而在回答“你对学校老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是否满意”时,只有34.9%的学生表示满意,学生希望老师适当地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多表示理解和宽容。但我们也欣慰的看到,接受调查的同学有半数以上表示会主动与父母沟通,包括父母发生矛盾时;非常愿意和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因为学生有很多时间是与老师相处的。这也反映出他们评价一个好老师的最重要标准是能与学生很好的交流。

(五)生活品质

1、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和不良影视、书刊的传播,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有的因迷恋网吧而荒废学业,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有的因受到不良文化影响而感到精神空虚,人生迷惘。有的学生因上网吧而结交了不良伙伴,走上歧途。上网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只有极少的人表示没去过网吧。对于颇受争议的网络,大多数学生明白网络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认清、辨别和排斥来自这方面的不良行为和诱惑,正确对待网络的问题。如在回答“你是否沉迷网络或上网聊天”时,77.6%的学生回答“否”,只有2.2%的学生回答“是”,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网络对于自己的最大意义是可以查看信息,开拓视野。

2、另外,此次调查还涉及了诸如追星对中学生学习的影响和早恋等热点话题。在“你对那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一心追星的行为是否赞同”中,83.3%的学生回答“不赞同”;正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充满了好奇,大多学生对于早恋的不良影响没有意识,对性方面的知识只是一知半解,存在两种极端:封建与开放,调查中发现我校青少年对早恋问题表现出了宽容。

虽然调查中反映出了不少让人担忧的青少年问题,但笔者在调查表中还是看到了我校青少年具有的较强奋斗意识、对国内外大事持有的积极主动关注态度,对乐于奉献的认同以及对人品知识等的良好追求愿望等良好心理倾向。

三、原因分析

当前中学生的思想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面,不可忽视。根据我们对其形成原因的初步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一)时代因素

这一代中学生步入中学的时候,正是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党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迈出了重大步伐,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为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高中学生,他们的政治思想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广大学生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注改革开放的进程,希望祖国早日强盛,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力量,成才的愿望和学习自觉性不断提高,与改革开放相适应的现代意识日益增强。但是,另一方面,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暂时困难。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经济效益不高,连带引起一部分职工下岗;收入分配关系还没有理顺,部分社会成员收入悬殊;有些腐败现象还在蔓延滋长。特别是国际上发生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严重曲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些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产生了困惑和迷误。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度较低,同我们前进中遇到的困难的情况有着相当的关系。

(二)社会经济因素

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的主题。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市场,离不开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且有力地冲击着旧的落后于时代发展的传统观念,给人们的观念现代化带来空前的动力。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自主性,促使人们奋发向上,求真务实,积极进取,追求自强、自立和独立的人格。当前高中学生竞争意识和自立意识的增强,正是市场经济正面效应的体现。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又有其负面效应。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诱发了损公肥私、弄虚作假的现象,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的思想暗滋潜长。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也带来了人们组织纪律观念的淡化与松驰。当前在部分高中学生中,讲求实惠,追求自我价值,而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趋于淡漠,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学校教育因素

进入90年代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加强,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教材改革不断深入,在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对重大政治原则问题的认同度上高年级比低年级要高,这与高三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常识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有着直接的联系,事实说明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是有效的。但是,由于学校工作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问题,分数的竞争有愈演愈烈之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带来严重干扰。不少学校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和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发展的是解答难题、偏题的解题能力,着力培养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能力。在这些学校,思想政治课被变化为单纯的知识课、高考的捞分课,造成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当前一些高中学生存在的重智轻德、重知识轻能力、认知与行为相脱离的弊病,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着极大的关系。

(四)家庭教育因素

当前的中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绝大多数是“老三届”一代。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他们的父母失去了很多,往往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子女身上,希望通过多种方法来塑造自己的子女,弥补自己曾失去的东西,“望子成龙”之心特别强烈和执著。因此,当前的中学生承受着家庭空前的压力。父母的高期望值为中学生的成长带来良好的推动作用,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他们多方面的成长。但是,另一方面,当前中学生作为独生子女,又处于父辈和祖辈过分宠爱的包围之中。许多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自我为中心,人际相容性差,感情脆弱经不起挫折。近年来一些中学生出走、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同父辈、祖辈过分宠爱,人际相容性差,心理承受力差,有着内在的联系。

四、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策略思考

新的历史条件和德育对象变化的新特点为我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上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思考和研究的不仅仅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思考新形势下对中学生价值取向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和运行机制。

(一)创新教育方式,以适应当代中学生成长的需要

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过程主要是围绕学生的道德认知展开的,注重对道德现象、道德关系的感知及道德概念、道德准则的解释与说明。要求青少年学生无条件地接受和认同既定的道德价值、道德规范和道德理想。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中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可塑性大、内心矛盾多、对外部世界变化敏感、寻求独立自主、而辨别力又不强的时期。在调查中,我们感到现在不少的学生思想比较固执,逆反心理严重,不愿意接受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这说明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已不适合当代青少年学生成长的需要。我们认为,学校应当让学生在社会中感悟,在体验中认知。通过开展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老师、家长的以身示范,通过社会风气的转变和周围环境的熏陶,使德育教育过程建立在直接性、动态性、体验性基础上,让青少年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思考和领悟,从而使他们形成当今社会所期待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此,我校正在根据学校德育工作总体要求,从抓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准备通过开展一系列创新教育活动,以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注重科学性、持续性和针对性

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急功近利的教育方法是不可能取得好结果的。要搞好学生的德育教育,我们认为,学校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规范的德育教育规划。这个规划的内容要体现现代教育发展对公民培养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要符合我市课改精神,然后就是要将这个规划坚决持续地贯彻下去。其次,教育要强调价值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其自身思想道德价值选择和整合的自主力量。虽然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负面影响不可避免,但学校还是要十分明确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面导向,以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同时,由于中学生年龄偏小,社会生活经历不足,思想道德价值取向缺乏稳定一致性,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建立“价值轴心”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学校德育教育也要保持应变、开放、理性的态度面对当今多元价值观。事实证明,对其他价值观特别是那些负面影响较大的价值观采取逃避、堵截的办法是没有用的,只有积极应对才是上策。再次,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体现年龄和性别特征,要有层次性和针对性。第四,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要坚持从具体到抽象和重在体验教育的教育原则,重点放在基础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同时还要坚持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统一。

(三)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况和网络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主要因素。因此,我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网络管理。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充分利用校报、橱窗栏、广播、校园网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针对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在低年级举办青春期、人际交往、学习方法、心理健康标准之类的辅导报告,在高年级做学习适应、情感心理、高考前的心理辅导、如何面对挫折等方面的讲座,完善心理辅导机构,构建“学校、学生和家长”心理健康辅导服务网络,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服务,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多上健康网站,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与此同时,德育工作者和心理老师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四)继续强化英模示范的导向作用

把握学生对示范人物的接受方式,真正让英模示范群体发挥引导作用,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道德行为的有效途径。有人认为现在的青少年学生是属于“追星”一族,这话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真实性,但不完全是这样。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一以贯之的崇拜哪个“星”。处于当今社会转型期的大多数中学生,一是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认为“追星”是当前时尚潮流,符合青少年在情感上的需要和满足;二是存在着理想上的“盲区”。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崇拜无目标,或者所崇拜的对象转换快,飘忽不定,似有非有;三是存在着行动上的“空导”。学校可能强调教学任务重升学压力大,或受活动条件限制不落实行为训导,即在道理上重视,实际上不重视。调查情况使我们看到,多数学生并不排斥那些为国为社会发展作出过贡献的杰出英模人物,相反对他们还怀有崇敬心理。学校要把握好当代初中学生对示范人物的接受方式以及施教的节奏频率和家庭对学生的环境影响。开展活动,使学生更加溶入社会、集体生活,体验到与社会、集体一起搏动的快乐,帮助学生开启爱的心灵,培养学生美好纯真的情感。除了加强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外,最重要的是要改进学校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行为引导。目前,我校德育处正在考虑采取一些新的办法。

(五)热情关心和帮助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中学生中有一部分由于家庭困难、父母离异等因素使他们处在生活的底层,他们缺少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生活的巨大压力和他们所处的不利环境已影响到他们对社会的关心和热情程度以及对人生目的的正确追求。这就要求我们多为这一部分学生着想,学校要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心理中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此,我们学校正在考虑推出关心学生中弱势群体的计划,对那些品行良好,学习和生活有较大困难的学生实行全程服务帮助,学校心理咨询室也采取办法从精神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目的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从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在思想和行为上发生正向转变,逐步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