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主要问题的梳理
作者:吴玲:
来源:安徽教育网
主讲教师简介
吴玲: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学原理、家庭教育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著多部,论文近百篇。现为安徽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安徽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芜湖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安徽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所长,首批全国家庭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芜湖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芜湖市网上家长学校指导教师。
对当下中小学生家庭教育主要问题的梳理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吴玲
主要内容
一、家庭教育知识匮乏困扰今日父母
二、家庭教育缺位导致5+2=0
三、“四重四轻”凸显家庭教育新课题
四、家庭教育“被学业化”
五、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压力过大、挑战多多
六、网瘾是对家庭教育应试化的逆反
七、“隔代抚养”引发家庭教育新矛盾
八、网络成青少年了解性的第一渠道
九、单亲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一、家庭教育知识匮乏困扰今日父母
据《知心姐姐》杂志社对北京、石家庄、宁波、成都四个城市的1350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平均每3个家庭中,就会有一个家庭在教育孩子上感到困惑或苦恼。
调查反映了家长在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贫乏。
中国很多家长家庭教育多是“情感式+经验式”。
家长们还很缺乏从更专业的角度获得解决方案的意识。
现在关于家庭教育的电视节目、报刊、咨询热线、专家报告会都很多,利用好这些资源,对弥补这方面的知识是非常有帮助的。
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要做好家庭教育,家长同样需要学。
二、家庭教育缺位导致5+2=0
对不少孩子而言,5天学校的德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可能在周末的两天中因受外来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
5+2=0
产生此现象的共性因素之一是“情感失衡”,这是由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造成的。
更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位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缺陷。
家长整天酗酒打麻将却要求孩子出人头地
网络功能利用单一让学校教育成果功亏一篑
现今中小学生利用网络主要是玩游戏和聊天,而不是学习。
大众媒体、社区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同伴群体对青少年的影响都不可低估,只有当这些影响和学校的影响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才能得以发挥,才能逐步实现5+2>7的理想教育境界。
三、“四重四轻”凸显家庭教育新课题
家庭教育出现“四重四轻”现象:
重视智力因素,轻视非智力因素;
趋向急功近利,忽视儿童个性发展;
注重知识学习,忽视品德能力培养;
重视物质营养,轻视体育锻炼等现象。
四、家庭教育“被学业化”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家长们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业。其中,不少家长更是将辅导孩子做作业,视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
许多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但内容主要集中在孩子的学业上,普遍缺乏对孩子身心健康、生活习惯、交友情况等方面的关注和教育。
许多家长充当了“助教”和孩子学习的“拐杖”。他们忽略的,恰恰是教孩子做人、做事这些最基本的内容。这是家长角色的“错位”。
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是家庭有效教育资源的浪费,往往事倍功半。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并非主要来自学业压力。
一个孩子的失败,首先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其次才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失败。家庭教育的错位,很可能造成孩子在日后生活中偏离社会需求。
家庭教育学业化还可能造成亲子关系不和谐。
家庭教育的错位,归根结底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是家长们不得已而为之。但家长们要认识到这个弊端,及时做出调整。同时,学校和教师也不应把教学压力转嫁给家长,而要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
专家指出,家庭教育的最大优势是对孩子进行道德、人格教育,过多掺入学业内容是扬短避长。
五、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压力过大、挑战多多
今天的父母,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是非常困难的父母,他们在教育孩子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时候他们是十分无奈的,压力是超负荷的,经常孤立无援。
另有专家认为“只生一个好”的独生子女政策让父母们承担了巨大的养育成本,不仅是经济投入,更重要的是心理投入。这让父母压力过大。
1、家庭教育只有医生没有护士
2、代沟下移又成为父母新的无奈
3、电视的冲击,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突,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
4、中国的招生制度一直“以分数论英雄”
5、对婚姻关系变动的无奈
6、孩子的性早熟给家长带来许多压力
7、“陌生人社会”也给家长教育提出了挑战
专家建议,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苛责,而应该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动用多方面的社会力量,比如进行家长培训,开展一些咨询、讲座等,多渠道地帮助有困难的父母,改善家庭教育,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六、网瘾是对家庭教育应试化的逆反
16岁的武斌一例
戒网瘾难如戒毒瘾
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以应试教育为主是根本原因
最易上网成瘾孩子的年龄段集中于十三四岁,也就是处于一个人的青春期、叛逆期。
还有学生自身的素质和性格特点。
家庭教育方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从家长解决孩子网络成瘾的角度看,只有家庭教育是可以改变控制的。
网络成瘾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绝大多数家庭由于孩子上学使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冲击,比如不看电视、不听广播,平时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
2、因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家庭成员意见不统一,彼此关系紧张;
3、家庭对孩子的满意度低,总是不满意孩子的学习成绩;
4、孩子的做人和生存能力差,只是学习工具,许多家庭以学习的名义,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
此外,棍棒式、娇宠式、唠叨式已经是家长中常见的教育误区,还有一些物质刺激式的家长。
可以说孩子形成网瘾的原因不在于网络本身,而是家庭教育偏颇导致的。
对一个孩子的抚养是有层次的:
一是要有一个安全的生命;
二是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三是要有生存和做人的能力;
第四才是要成才。
可是现在的家长只注重最后一个,一味地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最后成才。跨越了前三个层次,只追求第四个,那么牺牲的就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忽视的是对孩子生存、自我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这甚至让孩子和家长没了生命安全。
要想戒除孩子的网瘾,就要改变家庭教育的方式,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他在现实世界中有可以交流的对象。
另外,真正发现孩子的兴趣,并进行培养,用兴趣活动、户外锻炼占据他们的上网时间。
七、“隔代抚养”引发家庭教育新矛盾
1、年轻父母“只生不养” 祖父母关爱过度
2、“经验派”习惯事无巨细 “本本派”推崇大而化之
3、祖辈照顾孙辈 生活关怀备至却忽视心理健康
“对家庭教育中祖辈教育资源的分析与思考”(《中国家庭教育》2005.4)
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中老人的作用有一个理性的认识,明确祖辈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资源。
1、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2、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意义分析
第一,有利于解除孩子父母的后顾之忧
第二,满足老年人教育孙辈的心愿
第三,让老人心情舒畅地安享天伦之乐
第四,让孩子从小感受到祖辈的关爱,并形成多重角色意识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中有老人的参与好处多多。
3、老年人参与家庭教育的几个原则
一是量力而行、自觉自愿
二是态度一致、教育一致
三是尊重信任、适当妥协
2008年3月,上海老年大学东华大学分校就开设了首个“孙辈教育”初级研修班。
八、网络成青少年了解性的第一渠道
窗体底端
调查发现:对于可供青少年了解“性知识”的有效渠道,79.2%的人首选“网络”
1、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应从六岁开始
性教育应该渗透到孩子的养育中。
性教育应该承担起明晰男女社会角色定位的责任,让孩子们学习做健康、自信、快乐的男人和女人,包含性生理知识、性心理建构、性别教育、异性人际关系教育、性美感教育、性道德教育、性自护教育等。
性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如果从小没有很好的教育,到了青春期,青少年对性问题就会特别好奇,会比较忙乱和躁动。甚至现在很多大学生还在补课。
2、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性”的伤害
调查显示,91.2%的人认为目前青少年性教育缺失,其中53.7%的人认为“严重缺失”。
正规渠道的性教育太缺失了,所以很多青少年会上网求助。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性”的伤害,调查归因排序:学校未能有效开展性教育、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大众媒体传递了过多暴力和色情信息、家长没有承担起性教育责任、整个社会环境和风气太差、电影、电视剧涉性镜头过多。
“爆笑性教育讲座”老师——北师大实验中学青年教师张超:现在不是没有性教育,2008年教育部就出台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只不过性教育做得还不踏实、不系统。可能孩子知道了一部分东西,但又没说透,他们就会有好奇心,才会去探索,有些人就想偏了。
3、性教育的目的与责任承担者
性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性知识”,更不是某种既存的性道德,而是着重培养人们在性方面的可持续、自主发展的能力。
性教育的目的:
第一是让孩子学会爱,爱自己的生命、爱父母;
第二是学会尊重,尊重他人的身体和感受;
第三是学会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隐私,保护自己不受性伤害。”
父母首先要对孩子承担责任,给孩子做正面的性教育。
学校应该为学生制定计划,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孩子建构健康的性心理。
当家长和学校没有能力帮助孩子解决性困惑的时候,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借助专业力量。
九、单亲家庭、流动家庭、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
由于流动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等多种类型家庭新情况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许多父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有的父母甚至放弃对子女抚养、教育的义务,使这些孩子缺少父母的情感和心理关怀,在身体发育和人身安全等方面也缺乏照顾和保护。
要把握好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的特点,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顾秀莲)
22个省区市设有家庭教育工作经费,每年投入6000多万元。
各地积极创办双合格亲子课堂、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指导服务机构,建立新市民、单亲、留守儿童之家等特殊儿童群体家长学校。
全国已建立各级各类家长学校43万多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11万多个,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1000所。(全国妇联2007年统计)
以自己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研究立项课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其干预研究” 为例。
其余问题诸如:
年轻父母育儿观念矛盾重重、“少年留学生”教育问题、“富二代”的教育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