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游学记
余悦
英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西方国度。在这异国的土地上,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经过迪拜的转机,我终于来到了伦敦——英国的首都。天气十分晴朗,白云如棉花糖一般,一团一团地飘在空中。听接待的老师说,在以雾都为名的伦敦,如此天气实属难得。老师还笑称是我们带来了阳光。即使是伦敦这样的大都市,车道也最多不超过四道。街道上并没有多少昂贵的跑车,反倒是老爷车频频出现在我们眼前。因为是周末,不少家庭开着的私家车后面连接着房车,一家人去城郊野餐。好不轻松惬意!
车行两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斯特拉福德小镇。满眼都是白砖黑瓦的欧式小屋,这独特的异域风情,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在未来的两周里,我们将在这童话般的小镇上生活。到了学院没多久,寄宿家庭的男主人便来接我们了。男主人让我们称呼他为Uncle,这样好像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Uncle是香港人,更令我们生出一丝亲切。到了寄宿家庭,Uncle带我们参观房屋内部并安排了各自的房间,为我们介绍了英国的一些风土人情,为我们以后的日子做了些基础。次日早晨在学院上课,学校的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认识了幽默可爱的Big Tim老师还有和蔼可亲的Jill老师。两周内,我们上午学校语法知识及词汇,下午在Big Tim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去小镇的各大旅游景点游览。斯特拉福德小镇主要以莎士比亚为旅游热点。两周下来我们去了莎翁故居与新居、安娜小屋、玛丽农场、皇家莎士比亚剧院、蝴蝶农场、圣三一教堂、艾文河、华威城堡及巴斯等地。
在斯特拉福德小镇,由于是莎翁故乡的缘故,处处可见莎士比亚的头像,在老师的一番介绍下,我对莎翁有了更深的了解。除了众所周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及《哈姆雷特》我还知道了《第十二夜》和《奥赛罗》等部分作品。莎士比亚生活在伊丽莎白一世当政时期。父亲曾任过镇长,但后破产,结识了大自己六岁的妻子,生活渐有好转,育有子女三人。一天在参观完皇家莎士比亚剧院后,老师Big Tim和Jill让我们排练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第一幕,讲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家族的矛盾,我扮演朱丽叶恶心肠的表弟提伯尔特。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排练,终于在诸位老师面前表演了这一幕,虽然只是小小的一幕戏,但也是老师和我们辛勤了一下午的结果。艾文河贯穿整个斯特拉福德小镇,那天乘船游览,天空正下着毛毛小雨,我不觉败坏兴致,反觉平添情趣。此河此雨此景,便正似画中一般。最令我感兴趣的当属河上的小坝口,来到坝口前,坝口紧闭,船员从船上爬上岸,在坝口上有一个开闸的手柄,只见船员摇动手柄,坝口那边的水便喷涌而出,不消一会儿水涨船高,只听见坝门“吱吱”巨响不断,坝门渐渐打开。杨柳依依、天鹅戏水的场景取代了沉重的生满铁锈的坝门。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叹。
第一个周末,我们去了华威城堡,这座城堡与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玫瑰战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华威城堡复原了中世纪王族家庭的富丽与沧桑。华威城堡十分宏大,大贵族的傲气尽显无遗,偌大的餐厅、客房和主卧无不彰显着其身份的尊贵。登上城墙顶,方圆千里一览无余,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壮气。看脚下大片大片绿油油的草地、远处金灿灿的稻田以及头顶上汪洋般的天空,身心豁然开朗。凉风一习,心旷神怡。
在巴斯,你会发现其建筑风格和英国是大不相同的,巴斯的建筑是意大利风格的,如果你没去过意大利,那巴斯便是它灿烂文明的一个缩影。巴斯有很多行为艺术者,他们或是抱着吉他举着麦克风或是全身上下涂成石灰色以扮演雕塑。在巴斯,自在飞翔的鸽子也是亮点之一,Bath的中文翻译是浴场,因为在巴斯有一个古罗马浴场遗址,倒也名副其实。
毕业典礼,校长亲自为我们颁发了毕业证书,还有不少同学上台发表了自己在两周中的学习感悟。Big Tim还评选了夏令营日志的第一二两名。
毕业的第二天,便是我们离开的日子了。早上Uncle载着我们去学校,临走前,我们和女主人及奶奶阿姨一起留了影,真的很伤感。男女主人对我们一直很关心,为我们准备午餐,放学天天来接我们。
在后来的一周里,我们游览了整个英国,最北到达了爱丁堡,即使是穿了三件衣服的我,还是感觉到寒风袭来,爱丁堡城堡建造在一个死火山上,城堡还曾作为皇家城堡,关押过拿破仑的军队,在城墙上还有好几座大炮,霸气十足。苏格兰的特色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是苏格兰红格子裙,大街小巷到处有售卖格子裙和羊毛围巾的店家。
英国有两所世界顶尖的大学:牛津和剑桥大学。在夏令营期间都有一一游览。在剑桥大学的参观过程中我们去了国王学院,里面有一座教堂,建造这座教堂花费了近一百年,历经三个王朝。在国王学院内,还有那著名的康桥,诗人徐志摩的两句诗,也用中文刻在了康桥旁的石头上。“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牛津大学内,我们去了毕业礼堂和自然博物馆,里面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大到恐龙小到蚯蚓。
外国的城市和大学是融为一体的,没有明确的校门。
英国人十分绅士,司机先生每天为我们将行李搬上搬下车。由于我们步调不一,队伍经常拖得很长,当绿灯变红灯,还有人没过完马路,但汽车都没有按喇叭催促我们,安安静静地等待我们过去,而我们的英国老师也会有礼貌地向他们道谢。英国人注重环保,不论城市乡间,常能看到人们骑着自行车并且带着头盔,垃圾分类早已经进入千万家。自来水都是可以饮用的。一般家庭学校都没有空调,最多有电暖。
在回国的飞机上,我有些怅然若失。一幕幕的场景浮现眼前。默默无语,静念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