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教学反思: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4-01-24

教学反思: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

江西省赣州市龙南中学 肖安庆

摘 要: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教学前、教学中或教学后的经验或行为加以审视、分析、批判和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进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过程。但目前的教学反思中普遍存在笼统空泛、系统性差、敷衍了事、缺乏思考等问题。对此,应加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深化对教学反思内涵的理解,增强教学反思的能力。

关键词: 教学反思;现状;改进

一、教学反思的现状

1.面面俱到,笼统空泛

一些教学反思的指向过于泛化,从教学目标到教学方法、从教学资源到教学步骤、从导入到小结等等,诸多内容和环节无不包括其中。这样的教学反思看似全面,实则针对性和实效性差。有些教师形成了“八股式”的反思习惯,在每篇教学反思中都要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和今后改进之处等,好像不这样就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深刻。

2.分散零碎,系统性差

从大部分教学反思来看,反思的问题比较分散,许多内容没有加以梳理,大都是些零碎的感觉,逻辑性和系统性差。一些教师只是临时抓着什么主题就写什么主题,很少对同一个教学问题进行持续和反复的思考。一个学期下来,究竟对多少个或多少类问题进行了反思,许多教师自己也说不清楚。

3.被动应付,敷衍了事

有些教师抱怨成天忙于上课,批改作业,处理班级事务,完成学校下达的诸多任务,甚至加班加点,每天都感觉筋疲力尽,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反思;有些教师对教学缺乏兴趣和好奇心,更多的是迫于学校或其他方面的要求才进行教学反思的;有些学校要求教师每节课、每项活动后都要写教学反思,甚至明文规定篇幅字数,进行展览评比。教师在忙碌中被迫“为反思而反思”,匆匆下笔,草草完成。有的教师平时不写教学反思,到学校检查时像个淘气的学生突击作业一样恶补教学反思。还有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经验盲目自信,不愿对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思考。

4.偏重描述,缺乏思考

有些教师像记流水账一般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和重复,用大量的笔墨描述教具的使用、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表现等,却鲜见对教学事件或教学行为进行解释和论证;有的教师不善于观察教学生活,缺乏对有意义的教学问题的捕捉,探讨较多的是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技术性问题,很少对教学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等本质性问题提出质疑;有的教师在教学反思中罗列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对教学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究,更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有的教师只会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教学思想,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内化。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教学反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一些教师不清楚何为教学反思,更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他们把教学反思视为教学过程之外的事,缺乏对教学进行反思的兴趣。在有些教师的观念中,备好课、上好课才是最重要的,因而更多地把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和细心辅导上。对部分教师而言,教学反思甚至是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额外负担。

2.对教学反思的内涵理解不全面

一些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把教学反思与教学总结混为一谈,大部分文字用于描述,带有反思味道的核心内容却往往一笔带过。他们不懂得对教学现象和教学本质进行深入思考,也就找不到教学反思中的“反思点”,没有“反”观的视角,“思”的成分自然不足。原本是促进教师自我发展的教学反思,却沦落为教学记录。也有些教师把教学反思看作找错误和找缺点,进行自我批评和反省,并不理解教学反思的本质在于“通过教师对教学行动的回顾思考,不断重新理解与发现教学的意义,寻求教学变革的新起点”。

3.教学反思的能力不足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缺乏观察教育教学活动的专业眼光和能力,找不到教学实践中的问题,而缺少问题的教学反思就失去了现实的依托,不具备实际的研究价值。有些教师因理论知识缺乏,不能站在理论的高度来分析具体事例,对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也往往不够透彻,更谈不上从多角度、多维度来反观自我。一些教师只会简单地鉴别教学策略运用的效果,缺乏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活动方案来改进教学行为的决心与行动。不能有意识地澄清和质疑有关教学的假定,也就很难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系统的理论分析。

4.教学反思的方式单一

一些教师没有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自我总结和“反刍”的意识,总是临时抱佛脚,自然是勉为其难,挂一漏万;有的甚至将教学反思视作一种个人行为,总是自己一个人想,一个人写,往往受到自身思维的局限,在缺乏相关理论知识的背景下,没有专家的指导,缺少和其他同行的交流和沟通,学习不到别人的经验,难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事倍功半。

三、改进现状的策略

1.提高对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式。通过教学反思,教师能够深刻地认识和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在教育教学理论与自身实践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其次,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方法。它能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觉的检查和审视,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改进教育教学技能,增长教育教学智慧。再次,教学反思是克服职业倦怠的一种途径。在看似简单、乏味的教学实践中,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这种自我发现和自我创造的过程中,体会到工作的乐趣和价值,激发、维持和强化职业激情。

2.深刻理解教学反思的内涵,增强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不在于写多少,更不在于写的形式,而在于是否真正理解和把握了“教学反思”的本质。应认识到,教学反思首先是一个寻找问题的过程,因而需要教师有一种对教学现状永不满足的态度,如果教师不是主动自觉地去思考、学习与行动,只停留在被动的应付状态,教学反思写得再多,也不能起到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甚至会成为专业发展的障碍。其次,教学反思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要对教与学的结果以及相关原因进行思考,多问一些“为什么”,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内容。由于中小学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教学反思的经验,这就需要通过专家引领和经验丰富的教师的“现身说法”、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反思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指导和反馈意见,促使教师掌握基本的教学反思方法,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

3.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不能完全局限于写反思日记或教后反思,还应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反思方式。学校要创造真正有利于教师反思活动的机制和氛围,促使教师养成反思的意识与习惯,引导教师把主动进行教学反思作为一种进行教学交流与教学研究的常态行为,而不是局限于每周都提交一份反思日记,或每天都写空洞无物的所谓教后反思。比如针对某一教学内容,同组教师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或处理方式,或授课结束后同组教师针对教学困惑、教学感悟及处理方式等进行交流。

参考文献:

1.金语.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9).

2.齐佩芳.全守杰.论教师自我发展的反思之路——对教学反思存在问题的剖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

3.姜宽飞.教学反思之反思[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8(9).

4.黄伟.反思教学反思[J].中小学管理.2005(4)

原载《教育文汇》2013年第1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