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1-12-10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合肥市第七十二中学李伏

来源:中安教育网

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就成为当前数学教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的研究课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既是一种数学知识的传授活动,也是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活动。传统的数学教学偏重于前,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成为接受前人所发现的数学知识的容器,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许多知识并不是家长和老师给的,而是他们自身探索得到的。如果我们教师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他们一些学习空间和自由,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寻找规律,那就一定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和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定理时,我让全班同学各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作出它们的对角线,然后量出被分成的四条线段的长,找到其中相等的线段,使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性质,最后引导学生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这一结论。这样教学突破传统讲授法的局限,充分留给了学生自主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数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兴趣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它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1、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人才都有一种追求普遍规律、乐于探索、爱好创新的欲望和需求。但学生的数学创新欲望最初只是一种朦胧的、潜藏的、无意识的本能,它没有明确的、稳定的指向,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来激活它。

2、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创新兴趣,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如通过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3、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比赛、晚会、故事演说等等,借助学生的聪明才智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三、发展学生创新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进行合理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展的机会,能大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因此,在数学解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进行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同时我们要善于启发、积极引导、热情鼓励学生进行猜想,以真正达到启迪思维、传授知识的目的。

例如:平面内有n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为:f(n)=(1/2)n(n-1)

讲题时可以不直接地把结论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一边画图一边去归纳,猜出“结论”,进一步引伸推广。具体过程如下:

二条直线有1个交点;

三条直线有1+2个交点;(第三条直线与前两条直线相交,增加了两个交点。)

四条直线有1+2+3个交点;(第四条直线与前三条直线相交,增加了三个交点。)

……

学生很快“猜”出结论:n条直线有1+2+3+……+(n-1)个交点。(第n条直线与前n-1条直线相交,增加(n-1)个交点。)

而1+2+3+……+(n-1)=(1/2)n(n-1)

这样随着猜想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创造性动机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创新思维得到了较好地培养。

四、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观念、创新个性、创新技能。

第一,数学创新观念较之数学创新欲望、数学创新情感,更趋于稳定、持久。它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就会稳定、持久地影响创造者自身,是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创新心理倾向,它使数学创新内化为创造者的一种需要,形成惯性,形成自然。可以说,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标志着数学创新意识的形成。但数学创新观念的确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它是在数学教育的影响下,长期积累,长期渗透,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

第二,创设主动参与的环境。新课程提倡面向全体学生,使其得到活泼、主动、全面发展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点,老师必须转变角色,真正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尽量给同学们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份活动的空间,多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从而激励他们不断探索、创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努力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条件,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第三,数学课堂练习的合理安排。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能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如在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我设计了游戏“拿乒乓球”。把全班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根据老师列出的算式要求拿乒乓球,看谁拿得又准又快。这样,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

总之,在数学素质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针对当前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各个方面促进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应成为数学教学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创新教育理论为依据,勇于创新,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