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4-05-20

关注师生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中安教育网

和谐是什么?《说文》与《尔雅》中解释:和,相应也;谐,和也。社会和谐,就是社会的各部分、各要素之间,处于相互协调、相互一致、相互促进的一种自然状态。学校是有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构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以及三个方面各自的内部成员之间,处于一种协调、一致、相互促进的理想状态。与“和谐”相对的,就是“矛盾”。而矛盾的人际关系,往往又是因为一些沉疴的、郁结的、不健康的心理问题,“征于色,发于声,起于事”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因而要构建和谐的校园关系,就必须关注教师、学生和家长们的心理健康。

一、校园人际关系中各组成部分心理现状的分析。

(一)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素的一些分析。

1、过重的工作压力,会导致教师心理上的焦虑以致心悸和沮丧。

现代教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要负担对学生无休止的教育与管理,要应对需要繁琐资料做准备的各类检查,要承担学生安全管理责任的高度风险,还要为适应教育发展在业务提高上个人所需要投入的大量的财力与精力。这种工作状态不限于上班工作的8个小时,还可能延续到生活的一整天,甚至每一年。过度的、长时间的工作压力,会给人带来苦闷、烦恼,会使人感到焦虑、心悸和沮丧,严重的会使人产生心理和生理上的失调反应,从而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

2、过高的社会期望,会导致教师心理上的压抑甚至人格上的失衡。

教师的工作牵动着千家万户,影响着一方的社会。不同的社会主体对教师有着不同的期望:国家和社会期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良好集体的领导者、高道德标准的模范公民;家长和学生则期望教师知识要博大精深、能力要无所不能,要成为学生成才的万能塑造者;而学校也总是期望教师是教学突出的好教师,学生管理出色的班主任,遵纪守法、非常听话的好员工。学生没能考上示范中学,家长会指责你教书无能;孩子在校受到欺负,家长会埋怨你管理无方;子女在学校犯了错误需要承担责任,家长会推说你才是学生的监护人。升学率不高,社会指责你误人子弟;学生出了问题,大家也会批评你教育不力。众多的期望值,稍有一些不如意就会招来众多的批评或严厉的指责,使得教师整日忧心忡忡,颜面扫地。心理负担过重的会导致心理的创伤,严重的会造成人格的失衡。

3、不科学的教育评价,使教师产生听天由命、不愿作为的消极心理。

教师是最基层的小知识分子,非常在意社会及教育主管部门对自己工作方式的认可和工作成就的肯定。特别是那些在教育、教学上,有所探究、有所作为的教师,尤其期望能够这样。然而,我们的社会所崇尚的仍然是应试教育。教师评价主要采用的还是以考试成绩论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方式,并且把评价结果与奖惩相结合。只看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只重视教师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所做的工作,而忽略教师在改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所作的努力。其结果:教师要为应试而苦心孤诣,为教育必枉费心机。另一方面,以学生的一考(中考、高考、学年统考)而评价教师的业绩,也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学习成绩差异。无视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而单独把学生的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依据,显然对教师有失公平。怨天尤人、相信天命将会成为教师一种消极应世的心理常态。

4、不公正的社会待遇,使教师形成低人一等事不如人的低微人格。

香港的旅游业对大陆的教师非常歧视,仅因为他们吝啬吗?不是,其实他们很穷!有钱谁不要尊严?有钱谁不懂得享受?多少年来,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教师的经济待遇,可是他们实际的经济水平总是比不上其他的行业,工资涨幅总是赶不上经济发展的步骤。近几年,国家的三农政策落实后,不少农村教师(特别是单职工以及走向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甚至连一般农民的生活条件都赶不上。“尊师重教”,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也设置了“教师节”。可并没有向韩国、新加坡那样通过一些可行的制度来作具体的贯彻与实施。相反广大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实践,在面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时,又显得那么苍白无力,那么尴尬无助。教师的行业在经济上处于社会的底层,政治上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处于社会的批评与指责之中。位卑人微,消极悲观的情绪挥之不去。

此外,教师自身的家庭因素,如子女的学习成绩、家庭的经济负担、婚姻的尴尬局面,问题学生所带来的伤害,以及自己的升迁机会和工作前景等因素都会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一些分析。

1、父母打工、隔代教育,造成儿童亲情的缺损。

现在的农村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人外出务工,很多学校的留守儿童都占学生总数的70%以上。父母外出,将子女寄养在祖辈或亲戚家中。低年级的孩子因思念父母,缺少父爱与母爱的慰藉,易产生孤独、封闭的心理;高年级的孩子,因父母长期不在家对父母很漠视,感情很淡薄,造成情感的缺损。另外,隔代教育,比较放任,使孩子容易偏执;寄养在亲戚家里,感情隔膜,也易产生寄人篱下的自卑之感。

2、独生子女、单边家庭,催生儿童畸形的心理。

现在的社会无论城市或农村独生子女都很多,几乎占每所学校学生总数的90%以上。对独生子女,大多数家庭都很娇惯,甚至溺爱。造成了他们在性格上唯我独尊,自私、吝啬、不勤俭、不勤劳、不宽容等不良品性都容易在他们的身上滋生。现在的农村与城市都有很多单边家庭。父母离异的,会给孩子造成心灵的创伤,使他们易产生偏执的心理;父母一方因天灾人祸而离世的,也会给孩子造成情感的打击,使他们感到恐惧、孤独;家庭重组的,面对继父或继母,又总是难于相处,易产生排斥或不信任的心理。在农村也还有少数被遗弃,让人领养的女婴或有生理缺陷的弃婴。这些孩子长大后,他们会产生更加复杂的病态心理。那些被遗弃的女孩,有的仇恨生身父母,进而仇恨社会;有的渴望亲情,渴望回归亲生的家庭。那些有生理缺陷的孩子会更加孤独,更加自卑,以致更加偏执。

3、应试教育、家庭期望,产生过重的心理压力。

“知识能改变命运”,“教育能改变家庭”。无论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从来没有向现在这样重视教育,重视孩子们的成绩。中考、高考,强化了应试教育;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提高了对孩子们的期望值,加重了孩子们的心理压力。应试教育,本来就不能让孩子们的天性,在学校、在童年时代得到自由与良好的发展。过高的期望值,也会使孩子产生烦闷、自卑、厌世等复杂的心理,严重的会导致神经错乱甚至有轻生的行为的发生。

4、优越的生活、媒体的侵扰,滋生了儿童不健康的心理。

现在的社会,政策好了,经济发展了,家庭条件也优越了。很多孩子,在学校也已经变成享受型的公民。多功能手机、学习机、MP3、MP4等现代化通讯工具及多媒体工具应有尽有。零花钱,多得是,有很多学生的消费水平比老师都显得还富有。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不少的父母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优越的生活使他们不懂得节俭,不懂得勤奋,经受不了挫折;优越的条件与现代媒体的侵扰,也很快让他们学会吸烟、酗酒、赌博,交朋友、谈恋爱、去娱乐。出手大方、目中无人、贪图享乐等纨绔子弟的品性会集于一身,滋生了儿童许多不健康的心理。

(三)家长不健康心理现象的一点剖析。

上文在分析影响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的同时,就得出有很多的原因就来自于我们家长病态的心理。“望子成龙”“盼女成风”,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与其它家庭攀比的心理或是在孩子身上圆自己大学梦等心理,决定他们不能容忍子女比较平常的成绩。在培养孩子的成长时,他们又只重视子女文化课的学习,关注他们文化课的成绩,不重视子女品性的修养。生活上,又过于溺爱孩子,不愿让子女受苦、历练;精神上,也不愿意孩子在学校受到委屈,过于苛求于学校,苛求于其它的学生;孩子犯了错误,又怕吃了亏,苛责于学校,不愿承担监护人的责任。所有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更不利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改善师生及家长心理健康环境的有效对策。

针对以上的诸多方面的因素,学校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消除不良的影响,矫正不良的心态,融洽各方面的关系,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一)营造宽松的环境,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

1、营造一个尊师的氛围,还教师一个做人的尊严

学校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及当地政府的支持,积极改善教师的教育环境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力所能及的将“尊师重教”的一些具体办法在地方政府的配合下将其制度化。如: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帮助有困难的教师,给教师予生活上的温暖;将奖励教师公开化、慰问(退休、丧葬)教师制度化、尊敬教师礼仪化,给教师予政治上的地位。营造一个尊师的氛围,给教师一个灿烂的心情,还教师一个做人的尊严。

2、建立一套客观、科学的评价制度,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

学校要坚决摒弃以考试成绩的好坏、升学率的高低作为评价教师能力与业绩作为唯一标准的评价制度。要看重教师的工作态度,要尊重教师的工作方法,要关注教师的工作过程。对教师在工作中的创新做法,要给与大力的支持;对教师在工作探究中遇到的一点挫折,要给与及时的勉励;对教师在工作中取得的一点成绩,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学生的成绩固然看好,教学的进步也十分难得,教育的成果却更加的可贵。教育、教学、教研相并重,充分尊重教师的劳动,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消弭教师工作上所有的心理负担。

3、关心教师的生活,走进教师的心灵,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校长作为教师的直接领导者,要多关心下属,充分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信任他们,关心教师的疾苦。遇到同事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产生了矛盾,要搭建平台让他们消除误会,增进理解,增加信任,融洽关系。对于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上的困难要给予积极的帮助,对于教师思想上产生的郁闷要给予积极地疏导。

4、开展丰富的活动,掌握正确的方法,娱乐教师的身心。

学校要利用校本培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继续教育中的课程量。让教师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掌握自我调控的方法,提高对心理疾病的免疫力。学校也应该开设“师生心理健康活动室”,添置一些体育器材和健身的设施,让教师在这里合理地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学校也应该组织教师旅游、开展有多方面人员参加的联谊活动,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娱乐教师的身心,融洽教师的人际关系,缓解教师工作上带来的压力。

如果做到了以上这些,教师的职业倦怠、精神压力都会有很好的减轻,也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创设了坚实的基础。

(二)当好学生的第二家长,做学生心灵的保护神。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育员”。采取有效的措施,干预学生不健康的心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1、把握正确的舆论、严肃学校的纪律,让不良的心理无滋生的土壤。

学校要利用好校会、晨会、班会,黑板报、广播台、宣传栏等对学生开展正面教育,把握正确的舆论;学校还要办好运动会、艺术节,开展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娱乐学生的身心;学校更要严肃自己的纪律,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督查,帮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端正了,觉悟提高了,行为规范了,影响心理健康不良的因素消除了,不健康的心理也就难于滋生了。

2、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做人的尊严。

学校再也不能以文化课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矮化成绩差的学生,造成人为的学生人格上的不平等。学校要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让个性不同的学生在班级中有发展的机会与空间;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在活动中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给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做人的尊严。

3、了解学生心理环境,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矫正学生的病态心理。

学校要配备专职的或兼职的心理教师,德育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要成为学生心理康复的行家。要建立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心理矫正室。班主任与其它德育工作者要了解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要把握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资料,针对有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方式的矫正,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

4、做好学生的第二家长,走进学生的灵魂,弥补学生心灵的缺损。

山区的寄宿制学校多,农村的留守儿童多,城里的孩子残损的家庭多。刚寄宿的学生离开父母什么也不会,老师要以父母之心去关心他们的生活,要照顾他们的生活;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缺少关爱,老师要有父母之心,去温暖他们;残损家庭的孩子缺少疼爱,老师要有父母之心,去体贴他们,呵护他们;收养的孩子有心理的自卑、情感的膈膜,老师更要以父母之心,温暖他们、感化他们。总之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的第二家长,走进学生的灵魂,去弥补学生缺损的心灵。

当然,干预并矫正学生不良心理疾病的方法还很多。针对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些具体的原因,就有相应的一些具体的方法,在这里不一一论述。我们相信:对学生只要有爱心、有责任心,冰铁也能温暖,顽石也能化开,再难的心理矫正也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三)办好“家长学校”,创造学生心理健康有利的家庭环境。

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继续,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同样重要。学校必须干预家庭对学生心理产生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学校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教育,也特别需要家庭给予积极的配合。

学校要以“家长学校”为平台,请专家来讲座,举办心理教育问题座谈会、心理教育经验交流会,以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方面的辅导。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并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

学校要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成才观的教育。要让家长认识家庭的不良环境对孩子的心理所产生着不良的影响;要充分认识社会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考重点、上名牌学校,不是人生发展的唯一出路;要正视孩子的文化课成绩,要重视孩子个性方面的发展,要为孩子在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层次方面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创造有利的条件。

对于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的家庭,学校可以采用约谈或家访的形式与家长取得联系,达成矫正学生不良心理一体化的有效方法。是家庭因素导致了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家庭必须消除其不良的影响;是其它因素导致其产生不良心理疾病的,家长也要配合并给予很好的疏导;对于有重大心理问题学生的,家长要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带孩子去心理医院给予极好地医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而构建和谐校园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身心发展,培养高素质未来人才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校园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家长身心的健康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成长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根本目标。我们只有关注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心理健康,了解他们心理健康的状态,采取积极有效地干预措施,才能建设我们和谐的校园环境,进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霍山县白莲岩中心学校 叶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