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科技创新,强国有我”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本网讯(高二11班 左婧宜)4月27日,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附中)师生在潘磊老师的带领下走进芜湖市科技馆,开展了一场以“科技创新,强国有我”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沉浸式参观与互动体验,同学们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也深刻领悟到科技创新对国家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航天梦想触手可及,大国重器彰显实力
在科技馆的航天展区,同学们被栩栩如生的神舟飞船模型深深吸引。通过动态演示,大家直观了解到我国空间站的运行原理与航天技术的最新突破。通过讲解员细致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更多细节,例如,如何通过观察航天器的形态判断其中宇航员的数量。这场沉浸式体验不仅拓宽了大家的科学视野,增加同学们对于学习航天知识的兴趣,更激发了投身航天事业的热情。
AI科技震撼登场,跨学科融合点亮智慧
在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展区,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传感器技术与算法的协同运作。通过模拟驾驶场景,大家发现:数学的概率统计、物理的运动学知识竟是智能科技的核心基础。“原来课本上的公式真的能‘动’起来!”这场跨界联动让同学们惊叹不已,也更加坚定了夯实学科基础的决心。
机器狗灵动起舞,创新思维破界而生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智能机器人展区的机器狗表演。自从春晚的机器人表演占据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智能机器人发展。而科技馆也紧跟潮流,引入了这款机器狗供参观者学习。它灵活跃动的身影引得全场欢呼,而背后的物理力学原理与自动控制技术更是引发深思。据讲解员介绍,机器狗的作用远不限于观赏与生活中的作用,对于国防军事、紧急救援等方面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以科学之名,筑思想防线
结合科技馆“反邪教”主题展,同学们自主参观,学习了反邪教相关知识。通过对比科学与伪科学的本质差异,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唯有掌握科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才能筑牢抵御迷信的屏障。
课堂知识具象化,创新种子生根发芽
活动中,同学们惊喜发现:馆内的展品竟是课堂知识的“立体教科书”。从牛顿定律到圆锥曲线,从遗传学到光学,抽象概念在互动装置中变得鲜活可感。这种“现学现用”的体验,让知识真正实现了“从书本到现实”的跨越。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中生,我们有责任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一切当从现在做起。坚持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以创新驱动发展,以科学武装头脑,以进取开拓人生。
作为国家级科学教育实验校,附中将持续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带领更多同学走进科技前沿,让创新思维在实践中生根发芽,为国家科技进步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