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安徽省第32期高(完)中校长在职提高培训班一行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观交流

编辑:李居旖 预审:白凌志 终审:夏吉中 发布时间:2025-11-07

安徽省第32期高(完)中校长在职提高培训班一行赴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参观交流

 

本网讯(附中  李居旖)114日,安徽省第32期高(完)中校长在职提高培训班的全体学员(书记、校长)齐聚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安徽师大附中”),开展实地参观交流活动。书记、校长们通过实地走访、经验分享等形式,近距离感受安徽师大附中的办学特色与校园文化魅力。


在安徽师大附中校长毛宣海的带领下,培训班的书记、校长们先后走进校史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创新学院和艺术中心。每到一处,书记、校长们都认真聆听讲解,详细询问相关情况,对附中精致的校园环境、完善的育人设施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给予了高度评价。校史馆内,大家通过珍贵的史料了解附中的发展历程与办学积淀;学生发展指导中心里,对学校精准化的心理健康、生涯指导服务体系表示认可;创新学院聚焦信息学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教育,艺术中心则依托书法教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等开展特色艺术教育,两处的成果展示让书记、校长们切实感受到安徽师大附中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扎实成效。


交流会上,毛宣海以《新时代普通高中学校文化视域下的高质量发展》为题,就校情校史、发展战略、办学特色等内容作分享,并从办学思想与文化视域、课程建设与育人方式、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与实践、高质量发展与内涵提升及教育思考五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附中的办学理念与实践路径。毛宣海强调,身为名校,不辞担当。自我提升、自我完善已不是附中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推动区域和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提升才是根本追求,学校正在向“省内拔尖、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基础教育名校”的发展目标全力迈进。


安徽师大附中副校长叶国平以《全面发展 优势发展——安徽师大附中新时代育人观念转变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分享了学校在”三新”背景下教学教研工作所做的探索与实践经验。他从选课走班中的“何选何走”“可选可走”“走好学好”三个维度,结合学校具体实践,深入剖析了育人观念转变和教学改革的逻辑起点与实践路径,并交流了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思考,为在场书记、校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安徽师大附中德育处副主任谢莉则以《立德育人始于行 德育无痕润于心——安徽师大附中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做法。她从“铸魂”核心引领、“润心”环节涵育、“砺行”知行合一、“护航”家校联动、“固本”规范保障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并重点介绍了“心理托底与生涯托举,守护安全与成长之线”的德育保障措施,展现了学校“德育无痕”的育人智慧。


此次参观交流活动,为各高(完)中书记、校长搭建了学习借鉴的平台。大家纷纷表示,安徽师大附中在办学文化、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德育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将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借鉴有益经验运用到实际办学管理中,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