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怀观道 以美启真
——杨惠群《心灵的慰藉》一课侧记
本网讯(艺术组 喻磊)2014年12月30日,在我校萃文楼音乐教室,来自全市三县中小学30余名老师参加了高中美术实验选修教材课堂教学研讨课活动。虽然是寒冷的冬日,但课堂里师生们一起随着杨老师的课程推进,欣赏、问答、讨论,环环递进,其乐融融。
杨惠群老师《心灵的慰籍》选自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辉煌的美术历程】第三课《心灵的慰藉》,从宗教美术作品的欣赏入手,引导学生用美术的艺术语言理解宗教美术作品特征的同时能够树立正确对待宗教艺术的态度和价值观,这是杨老师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架构。
随着一段马航客机失联一月后家属们祈福的新闻视频,带着一个“科技发展到今天当人类面临无助的时候为什么还会祈福?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吗?”的问题我们跟随杨老师一起步入进这节课的情境。接着是展开丰富多彩的宗教艺术作品的欣赏:以造像、建筑(石窟)、绘画(壁画)三种表现形式为主的中西方多件美术作品;精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视、听觉和谐并用的直观体验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欣赏中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讨论、辩析,步步深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情感。时间飞速流逝,最终带着“在这一飞速发展的时代,世界各民族文化既冲突又相互融合。我们是否还需要那份精神家园的温暖?我们是继续追寻先辈们的足迹?或是能够找寻新的心灵慰藉”的问题我们结束了这节课的心灵之旅。
课后,首先由杨老师说课,之后展开评课活动。这课比较侧重精神层面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引起同行间热烈的讨论。安师大附外李老师,田中刘老师、季老师,一中娄老师,荟萃张老师等在肯定这节课的同时分别也就课堂思路的搭建、问题设计、学生互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艺术课程需不需要仅仅为取悦于学生只注重表现形式而不顾及思想内涵,听完这节课后,我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艺术教育需要被赋予人文担当。艺术绝对不是一门技术,要把它当成一个智业,唯此我们才能保留思想的甲胄和激情的本色。”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日前在接受专访时表达了他对中国艺术教育的思考。这一“内在的东西”在许江看来就是人文性,“艺术教育不是一个科目,艺术教育关乎心灵,是人的基本素质,离不开品德熏陶。”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美术课在高中阶段不仅仅是技能技法的学习,更应是对人文内涵的传递,要使学生感受到艺术之美、人生之美,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
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最重要内容和途径,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观现在的高中美术课教学,一个教师想上好一节课其实更因为他想去表达一种人文关怀;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所要向人们展现的并不是呆板的技法,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美好的祝愿。这节课里,宗教是属于人的,由人所建立,是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次分别与人生的身、心、灵相对应。用美术的艺术语言来解读宗教的同时在杨老师精心设计的最后一问里,我们更看到了艺术教育是爱的教育,我们将会持续地将爱传播,将爱进行到底,让更多的孩子在充满爱的课堂中成长!让他们在传承创新的同时有所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