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师大附中多名学子提前保送进名校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3-12-16

开拓多元育人模式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师大附中多名学子提前保送进名校

来源:芜湖新闻网芜湖日报

这段时间,安师大附中高三学生于彤(化名)及其家长分外高兴:于彤在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中夺得银牌,成功被中科大“相中”,明年高考分数只要达一本线即可进入该校就读。“孩子学习成绩并不拔尖,如果不是化学竞赛得奖,不一定能考进中科大。”于彤家长表示,得益于安师大附中因材施教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孩子得以站上更广阔的舞台。

“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多元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挖掘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安师大附中校长凌光明说,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在积累浓厚底蕴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多元育人模式,培养创新型拔尖人才。记者获悉,虽然距离2014年高考还有大半年时间,但该校已有7名高三学生被确定保送到清华和北大,还有几名学生则接到了复旦大学、中科大等名校抛出的“橄榄枝”。

以人为本 鼓励学生多元发展

在安师大附中,活跃着众多的学生社团:合唱团、田径队、文学社、书画社、动漫社、国学社……“每位有艺术、体育特长及其他课余爱好的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家’。”该校负责人表示,鼓励学生社团及兴趣小组发展,旨在让学生能通过形形色色的活动展示自己的亮点和才华,从而树立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凌光明看来,简单的应试教育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而“书呆子”式的学生也成不了真正的人才。新形势下应该怎么办?他给出的答案是: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努力适应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未来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凌光明说,近年来,学校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

高三女生郜斯嘉在附中度过了自己的初中及高中生涯。她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全省一等奖获得者,平时爱好听音乐和打排球。她眼中的附中是一个鼓励学生快乐成长、快乐学习的地方,“每年学校都会举办各类活动,努力让每一位学生树立自信。”

呕心沥血 倾心灌溉“树苗”成长

培养拔尖人才,离不开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在附中,一位位优秀园丁践行着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呵护着“小树苗”茁壮成长。

叶国平是附中“出征”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教练。在今年的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中,该校学子获得2金1银2铜的优异成绩,其中两位金牌获得者已分别被北大、清华保送录取。记者采访中获悉,附中一直把信息学竞赛定位为课外兴趣活动,不鼓励学生放弃学业做“专业运动员”,因此叶国平只能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等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信息学竞赛。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伏案备课,叶国平的颈椎出现严重问题,并影响到心脏,医生诊断为颈源性心脏病,要求他停止使用电脑。但为了辅导学生参加竞赛,他只能置医生的劝告于不顾。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教练曹多保是一位年轻教师。由于全身心地投入在学生身上,他很少有时间陪伴刚满1岁的儿子。在全省竞赛的前一天,他意外摔伤,手臂骨折,第二天打着石膏坚持陪学生参加考试。

“因材施教,多元发展,要求教师付出更多,具备更多的爱心和耐心。”副校长吴树烈说,附中学子取得的每一块奖牌上,都凝聚着教师的心血。

多元发展 拔尖人才辈出

在每年的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师大附中都稳居全省前三。谈及今年学科竞赛取得的佳绩,校长凌光明自豪地告诉记者,附中学子获一等奖人数有望跃居全省第一。

据介绍,在信息学学科上,附中学子获省一等奖39人,安徽省省队10人组成,附中占6席,在全国大赛中斩获2金1银2铜;在数学学科上,6人获省一等奖,其中2人进入省队;在物理学科上,在全国决赛中获得1金1银、省赛一等奖8人;在化学学科上,5人获得第27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省一等奖,1人获全国二等奖;在生物学科上,1人获得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一等奖……多元发展的教学模式下,近年来附中拔尖人才层出不穷。

12月5日,记者在附中采访了几位学科竞赛优胜者。他们不是只会埋头于学习的“书呆子”,而是素质全面、爱好广泛的阳光少年。高三学生章焱是化学竞赛全国二等奖获得者,他平时喜欢弹钢琴,偶尔还打一下游戏,放松心情。“虽然面临高考,但我现在每个周末还都会抽点时间玩东方Project(一款网络游戏)。”物理竞赛全国二等奖获得者莫宇尘同样是这款游戏的“粉丝”,平时还喜欢玩乐器。这位签了清华大学一本线的男生说,附中别具特色的教学模式给了自己更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空间。

记者 赵丹丹 实习生 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