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杯银牌是怎样炼成的?
安师大附中夯实素质教育拔尖人才涌现
离2014年的高考还半年有余,而在省示范高中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截至目前,已经有7名高三学生被确定保送到清华和北大两所国内最著名的高校。回望该校高三学生近一年来在学科竞赛上摘金夺银的气势,附中人备感自豪。记者近日来到安师大附中,寻找附中学子取得这样成绩的原因。
全省全国学科竞赛上捷报频传
在附中校长办公室,说起2014届高三年级学科竞赛取得的佳绩,凌光明校长如数家珍:在信息学学科上,附中获省一等奖39人,安徽省省队10人组成,附中占了6席;在第30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全国决赛上,附中获得两金一铜;在2012年、2011年信息学全联赛上附中分别有17人、10人获一等奖。在数学学科上,2013年第29届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附中有6人,其中2人进入省队。在物理学科上,2013年第30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附中获得一金一银、省赛一等奖8人;4人获得29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在化学学科上,附中有5人获得第27届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省一等奖;在生物学科上,附中有1人获得2013年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一等奖。他说,这些学科竞赛成绩的取得,创造了附中历史新高,为学校和芜湖市争得了荣誉。
多元发展基础上的拔尖人才培养
宽阔的银湖路将附中校园分成南北两部分,一座天桥凌空沟通。附中校领导说,就像南北两部构成附中校园的整体一样,这些年他们学校既重视学生的多元发展,也重视拔尖人才培养,两者有机结合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部内涵。
凌校长说,作为我省老牌的重点高中,附中一直积极开展对优才教育的实验和探索。学校以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认识到“创新教育”将成为21世纪教育的时代定位,果断把“创新教育”作为优才教育的核心内容,并确定了“学会关心,学会创造,全面发展,初露才华”的优才教育培养目标。
吴树烈副校长说,学校始终坚持优才先优德,注重发挥德育在学生人格塑造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坚持认为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德育的目标不仅要教育学生守住道德底线,更要让他们具备为报效国家发奋读书的理想信念。为此,附中坚持以“学会关心”为德育内核,通过学生的情感体验,培育学生为祖国担当的大爱情怀。学校把生活和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道德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德育活动的对象,让学生在调查、分析、讨论、评价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以此发展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和选择能力。
构建附中课程标准,保证人才培养规格。马林副校长说,学校从文化层面提出课程建设的目标,即借助课程改革的推进实施,梳理、整合学校实施多元化发展和拔尖人才培养实验以来的课程改革成果,紧紧围绕学校的培养目标,积极构建大课程观下的拔尖人才教育课程体系与实施策略,不断提升课程品质,使课程服务于社会要求和拔尖教育培养目标。
培养拔尖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
采访中,凌校长说,他理解的拔尖人才,一定要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至少在四个方面有突出的表现。第一是底蕴深厚,也就是要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第二是视野宽阔,能够走出校门,具有与社会对话的能力,能够推开国门,具备主动融入世界的意识;第三是兴趣浓厚,具有对知识的渴望和学习的热情;第四是境界高远。他希望从附中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愿意并有能力为社会,为时代,为民族乃至世界做一些事情,承担一些责任。
他告诉记者,附中把德育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拥有报效祖国的赤子情怀,拥有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幸福人生。现在附中的学生社团非常活跃,例如学生志愿者通过义卖、献爱心等形式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一些学生志愿者利用假期走进社区服务、开展生态保护活动等。
采访中,附中信息学竞赛指导教师叶国平先生说,一个学生能否拔尖,不仅取决于智商的高低,更要看他的人生追求、意志品质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负担普遍很重。学生要想在保证正常学业质量的前提下,在学科竞赛上崭露头角,没有理想和抱负,没有毅力和坚韧,是吃不了那个苦的。因此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是打造拔尖人才的基本性工作。
记者与附中高三部分学科竞赛获奖学生交谈,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的思维都很敏捷、不仅知识面较宽,而且善于与人交流,大到国际国内大事,小到年级班级的趣闻逸事,同学们都胸有成竹,张口就来,可见他们并没有因为钻研某一学科,而变成“书呆子”。素质全面、身心健康、自信阳光,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给予他们的评语。
每块奖牌都凝聚着老师的心血
附中学生在学科竞赛上取得这些骄人的成绩来之不易。校领导说,高中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正常的学业,附中一直把学科竞赛定位为课外兴趣活动,坚持学生全面发展、学有余力、不能主次颠倒,急功近利,更不会让学生放弃学业做“专业运动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在学科竞赛中能获得如此辉煌的战绩,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外,老师们的付出更多。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辅导老师叶国平,坚持用双休日、寒暑假等休息时间为学生进行竞赛辅导,从未因为自己的个人事情停过一次。他经常备课至深夜,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前面伏案备课,叶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颈椎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心脏,医生诊断为颈源性心脏病,要求叶老师不能再使用电脑,但他考虑到学生竞赛辅导不能停,坚持不下“火线”。
为了提高一堂课的效率,数学学科竞赛辅导老师曹多保,经常熬夜在电脑前找题、扫描、编辑。他数年如一日不计回报地辛勤付出,总是想着从哪里可以找到一本更好的书,从哪里可以下载到一套更好的题。他可以在烈日炎炎的暑期顶着高烧在讲台上从日出坚守到日落。他在竞赛前一天意外摔断了手,第二天打着石膏坚持陪学生参加考试。
物理学科竞赛指导老师朱德松身体不是很好,在吃药治疗期间,从未取消一堂竞赛辅导课。课上,朱老师总能用精炼而风趣的语言将物理学原理阐释得生动易懂,会适时地为学生指出应重点攻克的问题。每道题后精准的点评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归纳和总结物理题的解题方法,及时清扫误区,指出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路清晰、简捷从而卓有成效。
史永鑫是化学学科竞赛的辅导老师,两年来的每个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他几乎都放弃了休息,全力以赴投入竞赛教学。今年暑假持续高温,史永鑫老师每天教学辅导8个多小时。每天早晨7点赶到学校,直到傍晚7点才下课回家。中午学生回家吃饭休息,作为辅导老师的史永鑫经常买一份盒饭,在办公室快速吃完,然后批改当天上午的训练题、模考卷,然后趴在办公桌上休息半小时。
说起自己学校的教师团队,附中的领导无不自豪、感动:“他们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学生的拔尖之路上洒满了老师的心血。”
记者 王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