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9-01-23

http://gk.wh.cn/uploadfile/annex/003010407/00301040702/20170315040242808.gif

芜教基〔2019〕4号

http://gk.wh.cn/uploadfile/annex/003010407/00301040702/20170315040809958.gif

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人社局、发改委(物价局)、市属学校(含民办)、安师大附中、附小: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切实提高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认识

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学生学习空间、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减轻校外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是进一步提高教育服务能力、满足家长接送便利和学生巩固学习成果需求的重要举措,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各县区和中小学校要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顺应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要出发,充分认识开展课后服务工作的现实意义,切实树立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将课后服务当作急需开展的本职工作,认真抓好落实,努力抓出成效。

二、明确课后服务的原则和方法、步骤

各县区要按照教育部教基一司〔2017〕2号、省教育厅等三部门皖教基〔2018〕22号和本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课后服务启动工作方案,及时启动课后服务。

已经开展课后服务的应继续完善提高,进行经验总结。

尚未开展课后服务的县区和学校要坚持按照“市级统筹、县区负责,学校组织,城乡同步,因地制宜,学生自愿”的原则,坚持公开服务事项、自愿选择原则,坚持政府指导、属地管理原则,坚持学校主体、加强合作原则,坚持家长有责、成本分担原则,坚持社会服务、规范管理原则,坚持公益普惠、量力而行原则。

我市自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启动。各县区要先期选择一部分学校开展试点,在试点基础上,2020年推广。

要明确组织实施流程。中小学校要按照学生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立项、统筹安排的原则制定实施方案;中小学校要公开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安全措施、费用标准等事项,主动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中小学校需在启动前将实施方案报所属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收取的费用要进行专账管理,并在每学期末公示收支情况。中小学校要以学期为节点,以需求为依据,分项目混班编排,开展针对性课后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要严格规范课后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不得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集体教学,不得上新课、补课和考试训练,不得加重学生课业负担。

小学阶段:一、二年级以团队活动、课外阅读、实践活动、手工操作类作业辅导为主,不得借课后服务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以课外阅读、作业辅导、兴趣小组、团队活动、综合实践为主。每天课后服务原则上不超过两节课时间(包括午间和下午放学后)。

初中阶段:以作业辅导、答疑解惑、课外阅读、兴趣小组、综合实践、团队活动为主。每天课后服务原则上不超过两节课时间(包括午间和下午放学后)。

高中阶段:课后服务的内容以学法指导、课外阅读、社团活动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缺补差为主。非寄宿制学校不得以课后服务为名增设晚自习。课后服务时间,周末原则上不超过半天,假期原则上不超过两周。特殊情况需报教育主管部门核准。

三、切实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管理

(一)加强工作指导。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课后服务工作的宏观管理和监督,及时布置和推动县区启动课后服务工作;各县区要全面负责区域内课后服务工作,加强统筹规划,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强化管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启动方案。中小学校要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纳入学年和学期计划,采取切实措施,负责具体实施。各县区和中小学校要充分论证,稳妥进行,把好事办好,以免造成负面影响。

(二)加强课程管理。要加强国家课程计划的实施管理,确保学校开齐开足课程。学校要严格按照《小学管理规程》《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等文件和省市对中小学作息时间的规定,严格上下学制度。严禁缩短教育教学活动时间,杜绝名不副实的课后服务。严禁将放学后的课后服务时间,作为正常教学时间,用来集体上课。

(三)加强资源配置。坚持以学校为主体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指导中小学校充分运用校内师资和设施设备等各种资源,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合理安排服务项目。在校内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根据家长和学生意愿,向社会聘用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校大学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等志愿服务力量,也可以聘用科技类、艺体类专业人士参加课后服务。农村学校,要本着安全就近的原则,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学生解决好服务资源。尤其要发挥好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芜湖智慧教育平台等网络服务资源的作用,为学生安排各类文化、体育、艺术类的活动。要积极鼓励和动员家长委员会、社居委、关工委、志愿者团体、公益组织等方面的力量,联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

(四)加强教师管理。要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好课后服务。要认真分析、合理界定教师参加课后服务的工作时间和工作量,计入教师课时总量,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可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予以适当补助。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行为。要以责任书、承诺书等形式,对课后服务进行责任明确和界定,严禁变相补课。

(五)加强课后服务监管。各学校要对教师开展课后服务、学生参加课后服务的过程进行监管,要对每种课后服务的人数、内容、时间、形式等进行档案资料留存,做到过程清楚,有案可查。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监管,建立监管工作台账。对以行政班形式整建制上课的、以各种形式变相集体教学或补课的,发现一起,整改一起,对相关责任人员要严肃查处。

四、着力落实课后服务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区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领导机制,加强课后服务的组织和领导,强化顶层设计;要认真调查研究,及时出台课后服务相关政策,落实保障措施,健全工作制度;要建立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工作机制,建立前期规划、中期检查、年度考核的监管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进行。

(二)落实课后服务经费。课后服务是学校主动实施、社会积极参与、家长自愿接受的公益性、普惠性的服务行为。各县区可根据课后服务性质,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有关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应当适当考虑学校和单位开展课后服务因素;学校和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对参与开展课后服务的教师给予适当倾斜。设定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的,应当坚持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按省级教育部门和物价主管部门联合报省级人民政府审定后的规定执行。财政补贴由县、区财政保障,主要用于课后服务管理和服务人员的补贴,标准由各县区确定。

(三)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教育与发改委、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课后服务工作的资源、资金、人员队伍等的保障力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资金支持,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对城乡课后服务启动工作的推动,以及对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的管理。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管,对社会服务机构资质的审查,探索公布符合资质的社会服务机构目录。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督导、检查和考评,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财政部门要落实好相关财政政策,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政府购买服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财政补贴的监管。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严禁违规发放补贴。人社、财政部门负责核定绩效工资总量。

(四)做好宣传引导。各县区要发挥家委会、家长学校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培训和引导,鼓励家长主动承担子女的课后家庭服务工作,使家校共育发挥更好的作用。要运用新闻媒体等手段向社会广泛宣传课后服务的目的、意义、方法、措施和成效,使课后服务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典型,适时召开现场会、交流会积极予以推广,推动课后服务工作不断走上新台阶。

(五)完善安全保障。各中小学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落实安全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卫生意识教育,强化安全检查和门卫登记等管理制度,对参与人员的品德、健康严格把关,制定并落实考勤、监管、交接班制度。要切实消除在场地、消防、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确保学生人身安全。鼓励建立校园伤害风险、尤其是损害赔偿的多方承担共担机制,健全学生的医保制度、校园伤害保险、学生意外商业险等制度,为课后服务提供保障。

芜湖市教育局 芜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芜湖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物价局)

2019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