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教育厅】转发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8-05-10

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

皖教基〔2018〕11号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以下简称《纲要》),现转发给你们,为进一步贯彻好《纲要》精神,特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予以落实。

一、认真学习《纲要》,充分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

《纲要》是在总结过去十几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出的整体规划和宏观设计,对其性质、目标、内容、实施、管理及保障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纲要》的出台,是新形势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落实“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具体回答,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践育人的理念落实到具体课程设置中的行动指南,对于引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定位,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选择性课程。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二、切实采取措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到位

各学校要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程计划和教学计划,对课程课时、开课方式等课程实施全过程做出具体要求,确保开足课时,实现活动目标。

1.要确保教学时间。各学校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列入学期教学计划,确保在课程表中安排相应的课时数,即:小学一至二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按照课程方案和要求,完成规定的学分。

2.要落实场地和资源。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场地和资源,各地要加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劳动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作用。同时要协调相关部门,充分利用好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节粮节水节能基地等场所的资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服务。

3.要拓展渠道和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和连续性,具体活动可因地制宜,因年级班级而异,各学校要开动脑筋,在纲要指导下创造性地实施。要通过校外活动场所的活动、有组织的研学旅行、有组织的劳动活动等方式,将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要素融入其中,实现活动目标。

4.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将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对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情况进行客观如实记录,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相应模块进行科学认定,作为升学招生的参考;普通高中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和学分认定办法,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进行认定。

三、多措并举,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建设

1.要配齐数量。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符合活动需要的指导教师队伍。可采取以下方式组建教师队伍:一是原则上每所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任指导教师;二是组建由学科教师兼任的兼职指导教师;三是聘请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教师作为校外指导教师;四是聘请有专长的社会人员为社会指导教师。

2.要提高质量。各地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能力。要在“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鉴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校均数量少,各地要统筹考虑教师培训工作,经常性开展区域性教研活动,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参观考察、教学观摩、学习交流等,日常教研活动。要充分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立项和管理,激发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3.要保障待遇。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特色十分明显的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比,在教学目标、过程、手段、方法等方面都有其特殊性,教师的活动准备和实施过程相对复杂,各地和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对教师的工作量、工作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在进行职称评定时,对校外活动场所的指导教师和校内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单独设置职称评定系列,职评申报条件和材料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科学认定,防止机械地套用学科课程教师职评标准,损害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权益。各地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对取得成效的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并作为评优、晋级依据。

四、加强管理和指导,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障机制

1.要明确责任。要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主管职责和学校的实施主题责任,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切实按要求实施到位。

2.要保证经费。各地和学校都要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场所条件改善和活动开展。

3.要保障安全。各地要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和预警机制,落实安全措施。要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方法能力,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正常开展。

附件: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教材〔2017〕4号)

安徽省教育厅

2018年5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