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教育局】关于开展2022年芜湖市高中新课程新教材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22-04-26

关于开展2022年芜湖市高中新课程新教材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的通知

教研函【2022】 25号

各区(市、县)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直属高中:

为切实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市高中语文教师深入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引领新课程新教材教学改革方向,根据皖教秘〔2022〕178号和芜教研函〔2022〕21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我市202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语文优质课评比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条件

1.认真履行教师职责,爱岗敬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热爱教育教学工作,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业务素质好,教学能力强,教学有特色。

3.全市普通高中在职语文教师和学科教研员。

4.获得2021年省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的老师原则上不再参加本次优质课比赛。

二、评选办法

1.各单位认真组织好本级评选,选拔优秀教师参加市级评选。

2.名额分配:无为市不超过5人,其他县区不超过3人,直属学校总数不超过16人。每校参赛人数不超过2人。

3.比赛形式:首轮评比采用说课方式,二轮评比采用课堂教学方式。

三、具体事项

1.说课:参赛教师提交自己手写的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制作课件,说课13分钟。教学内容为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任选的一课时。

2.课堂教学:参赛教师借班上课,一课时45分钟。教学内容另行通知。

3.参赛教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在教学中要突出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和大单元教学的特点,满足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

4.此次评选活动将评出市级一、二、三等奖,并选拔优秀教师代表我市参加全省优质课团体赛和个人赛评选活动。

5.各单位在报送参评教师名单时,每位参评教师可填报指导教师1-2人。指导教师必须真实地指导教师参赛,并经参评教师认可。未随参赛教师一并上报的指导教师不予认定。

6.各区(市、县)、直属中学请于5月11日前将参评教师信息登记表报送市教科所403室,逾期视为自动放弃。

附件:

1.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参赛教师信息登记表

2.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比标准

芜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22年4月18日

附件1:2022年芜湖市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选参赛教师信息登记表

学科: 学校(盖章):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所在学校

通讯地址

教龄

职称

学历

皖教云账号

身份证号码

指导教师

移动电话

E-mail

参评课例

工作简历(100字以内)

课堂教学、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成果等发表、获奖情况(150字以内)

区(市、县)教研室(教师发展中心)、直属学校意见

(公章) 年 月 日

说明:本表一式两份,需加盖区(市、县)教研部门或直属学校公章。

附件2: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评比标准

项目

分项

评价指标

权重

教学

准备

(20)

教学

设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彰显,教学目标符合课程标准要求,体现学科价值及核心素养的整体联系,陈述具体、明确。学情分析透彻、具体、有依据。能根据课标、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学习需求。教学过程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教学策略能支持教学目标的实现。

10

教学

资源

准备的课件、微课、教学网站等教学资源能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深度学习,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10

教学

实施(40)

课堂

组织

导入自然,紧扣教学目标;突出重难点问题的有效解决,学生有较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课堂氛围宽松、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

10

课堂

引导

引导学生尽快投入课堂学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建构过程;激发学习新知识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能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及时给予有效的引导与点拨。

10

教学

策略

教学资源能够充分支持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能充分发掘教学内容的人文内涵,内容的选择支撑教学目标,内容的设计和组织基于问题,符合学生实际,体现学科特点;重点、难点定位准确;教学方法的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学习活动多样、有效且富有弹性。

10

教学

评价

紧扣教学目标;面向全体学生,量规公平公正,有依据。评价方式多样,评价多元,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等功能。

10

教学

效果

(20)

目标

达成

学生完成既定学习内容,达成了教学目标,并保证一定质量。同时给学生留有空间,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10

学习

效度

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兴趣浓厚,富于想象,思维活跃,且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0

教师

素养(20)

专业

素养

正确理解学科内容所反映的学科价值和思想,并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科概念和原理,教学过程中无科学性错误。

10

教学

素养

教学基本功扎实,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合理。能够准确理解学生心理,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态自然、大方,特点突出,富有创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