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解读
为进一步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普职协调发展,提高全省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日前,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现就《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改革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组织保障等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省教育厅制定了《实施意见》,其目的是通过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扭转高中招生录取唯分数、初中教学内容偏重单纯记忆和重复训练等应试教育倾向,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实施意见》确定的改革目标
《实施意见》提出我省改革要实现的目标为:到2021年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维护教育公平。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就是要进一步完善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重点要“把好五关”:
一是把好“考试科目”关。《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均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确保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其中外语包括听力,物理、化学、生物学包括实验操作。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和技术教育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
二是把好“考试方式”关。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采取书面考试;体育与健康采取现场测试;信息技术采取上机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采取实验操作考试;音乐、美术可采取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有条件的市积极探索外语口语测试。
三是把好“考试内容”关。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在全面考察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把好“成绩呈现”关。改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呈现方式,采用分数、等级、“合格”或“不合格”等多种形式呈现,克服分分计较,避免过度竞争。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可以分数呈现,也可以等级呈现;音乐、美术以等级或“合格”、“不合格”呈现,也可用分数呈现。各科目的分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课程容量等设定。科学确定体育与健康考试的项目和分值,引导学生上好体育课,加强体育锻炼。
五是把好“组织实施”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科目由省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考试时间,各市具体实施。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学实验操作等科目考试由各市按照省颁布学科标准或指导意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由学校组织实施。2017年制定实施办法,并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全面推行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完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这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
做到“五个注重”:
一是注重加强省级指导。省教育厅统一制定实施办法和工作指南,确定评价基本原则、内容、程序,规范操作流程,并分层组织开展培训,加强工作指导。
二是注重建立学生网上评价档案。各初中学校通过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学生空间“成长记录系统”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和突出表现。
三是注重评价规范操作。各初中学校和教师要常态化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指导学生录入写实记录,避免集中突击。每学期末将数据自动导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管理系统”,接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监督、抽查。
四是注重评价结果应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纪实报告呈现,包括五个维度的写实记录和等级。各地可以根据不同的录取模式,合理使用评价结果,作为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的依据。同时为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自主招生提供参考。
五是注重试点先行。2017年制定实施办法,全省统一启动试点工作,并从2017年秋季学期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全面推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改革招生录取办法
采取“两步走”和“三项改革”的策略:
两步走,一是铜陵市和马鞍山市于2017年启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制定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底之前报省教育厅备案,从2018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招生录取办法综合改革试点;二是试点之外的其他市,可以继续按照现行的招生录取方式进行招生,原则上从2020年秋季初中一年级学生开始, 在全省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办法。
三项改革,一是改革录取计分科目的构成。实行“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综合素质评价”录取计算成绩科目模式,鼓励采取“4(语数外体)+6(政史地理化生)+1(综合素质评价)”模式进行试点。二是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呈现。将综合素质评价视作一个学科,其结果以分数呈现或以等级呈现。基本方法为:先按综合素质评价5个方面内容分项以等级呈现,再将分项等级转化成分数累计成总分,最后根据呈现方式需要,转化为百分制分数呈现,或转化为等级呈现。三是改革招生录取方式。计分科目可以采取各科(含综合素质评价)成绩以分数呈现计算总分录取法、或各科成绩以等级呈现等级分类排序法、或部分学科成绩以分数呈现部分学科以等级呈现“分数+等级”录取法等;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录取依据。非计分科目以成绩合格在录取中作门槛设置,具体办法由各市确定。采取等级分类排序法录取时,政策性加分计入录取成绩的办法采用由学生按自愿原则选择加到相应学科原始成绩,再划分等级。
(四)严格规范自主招生
一是严格控制自主招生学校数量,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是优质高中学校。
二是严格控制招生名额,自主招生比例不超过本校招生计划5%。
三是严格控制招生对象,仅限于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学生,且参加自主招生学生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必须达到规定等次,具体由各市确定。
四是严格规范自主招生录取程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自主招生具体办法、招生程序、招生数量,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五)加强考试招生管理
一是严格招生工作纪律。严禁公办普通高中跨市招生、超计划招生;严禁民办普通高中擅自提前招生、违规跨市掐尖招生、超计划招生和单独组织考试,制定公布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负面清单,防止恶性竞争;鼓励和支持辖区内示范性普通高中联合招生;完善违纪举报和申诉受理机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招生录取等各个环节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完善考试招生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考试招生政策、招生计划、录取结果等信息,接受考生、学校和社会的监督。
二是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合理核定招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切实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招生名额适当向薄弱初中和农村初中倾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中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80%且不设最低控制线;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录取平台,统一招生批次,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
三是严格保障流动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权益。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报考高中阶段学校,与当地学生执行相同的招生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高中阶段学校招收残疾学生。本省户籍在省内外地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回户籍所在地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招生政策,由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具体制定,保证他们享受与在户籍所在地就读学生同等政策待遇,妥善解决好本省户籍在外省就读的初中毕业生回户籍地升学的问题。
四是严格控制加分项目。除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必须保留的即皖教基〔2017〕7号规定的6项加分项目外,其他加分项目一律取消。严格控制加分分值,健全考生加分资格审核公示制度。
四、《实施意见》的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调各市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积极申报改革试点,确保改革积极稳妥推进。
二是深化教学改革。强调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加强初中学校校长和教师培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条件保障,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定期对初中学校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三是提升保障能力。强调各市要加强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招生工作的领导。加强考试机构、考务组织、招生录取等方面基本能力建设,保障考试所需经费。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题库建设和命题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提升考试命题质量和水平,确保试题试卷安全。各市建立完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电子化管理平台,全省建立统一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各市要强化运用,发挥好平台的作用。
四是做好宣传引导。强调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改革政策措施的宣传解读工作,及时回应学生、家长和社会关切,切实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加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中等职业学校免费等惠民政策的宣传,为推进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