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廿五载深耕育桃李,一片心仁爱润芳华——记芜湖市优秀教师马克山

编辑:李居旖 发布时间:2025-09-25

廿五载深耕育桃李,一片心仁爱润芳华

 

马克山,男,汉族,45岁,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地理一级教师。从教25年来,他始终坚守“有仁爱之心,潜心教书育人”的信念,在教学与班主任岗位上倾注热忱,以党员教师的责任担当、精湛的业务能力和深沉的教育情怀,赢得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一、铸魂育人,坚守立德树人初心

作为党员教师,马克山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他深知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在信息纷繁的时代更需正确引导。地理课堂上,他创新融入5分钟热点视频环节,用鲜活案例解析社会热点话题,让学生在认知世界的同时厚植家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首先要教会学生爱党爱国。多年来,他坚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在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孜孜不倦,在不断学习中进步

25年教学生涯,马克山常年承担跨年级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即便全天课程结束后疲惫不堪,他仍坚持为提问的学生耐心答疑,办公桌上常备小奖品,每个来办公室问问题的都有奖品以鼓励学生勤奋学习。他潜心钻研地理教学规律,虚心向同行请教,将生活案例融入课堂,让抽象的经纬线变得生动可感。为了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他自编12万字的思维导图形式的答题规范,将高中常考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让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体系,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

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他先后荣获芜湖市优质课一等奖、安徽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芜湖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荣誉,所带班级荣获市级先进团支部,多篇论文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用实绩诠释"学高为师"的真谛,他所带班级高考成绩屡创新高。

三、乐教爱生,温情守护学生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马克山常挂在嘴边的话。以身作则,做好服务,担任班主任近20年,他坚持每天710分前到校,从未缺席学生的早读课。每天清晨,他雷打不动做三件事:拍视频向家长报平安,烧好开水供学生饮用,观察学生状态及时疏导情绪。冬季里,他为没吃早餐的学生准备零食,避免低血糖;课间时,他的办公室永远向学生敞开,成为倾诉烦恼的“心灵驿站”。

班级管理注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班干部通过学生自我推荐和民主选举,让每个学生都能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积极主动的自我管理,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青少年身体素质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民族未来,只有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贡献。作为班主任,马老师在假期通过钉钉打卡督促学生运动,体育课坚持陪伴学生运动,树立健康的理念,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四、精准疏导,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他扎扎实实做好班主任基本工作:家校沟通、职业生涯规划、班会、心理疏导等,每一次模考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学生抛去心理包袱,减少负面情绪,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他建立“家校沟通日志”,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状态,形成教育合力。家校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的引领、心理疏导的呵护,三者交织成守护学生成长的安全网,班级始终洋溢着阳光向上的氛围。他努力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荣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如今,马克山依然每天穿梭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用爱心传递教育的温度。他说:“教育是静待花开的事业,只要用爱浇灌,每颗种子都会有自己的花期。”这份坚守,正是一名人民教师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