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温馨提示
近日,我市迎来持续高温天气,校长办公室、德育处、卫生室提醒广大师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一、酷暑高温注意以下不宜:
首先,降温不宜过快。大汗淋漓时,到风扇前揭开衣服猛吹,或拧开水龙头,让冷水直冲而下,实现“快速降温”,是很多人认为最爽心的做法。殊不知,这种“快速冷却”的方式,经常会“快活一时,难受几天”,甚至引起各种疾病;
其次,空调不宜过冷。医疗气象学家通过试验发现,应该不断调节居室温度,从而逐渐适应温度较大变化。正确做法应该是:居室温度应在26℃至29℃之间不断变换,对身体健康有利;
另外,喝水不宜过量。在炎热夏季,大量出汗后,体内的钠盐等电解质也随之丢失,如果此时大量饮用白开水而未补足盐分,就会出现肌肉抽搐或肌肉痉挛性疼痛;
再者,衣服不宜过露。保健专家指出,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作用。但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夏季赤膊只会感觉更热;
最后,墨镜不宜过黑。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眼睛因看东西吃力而受到损伤。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该是镜片能穿过30%的可见光线,以灰色和绿色为最佳。
二、中暑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
在炎热的夏季,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不降,引起正常生理功能紊乱,发生中暑相关症状。
中暑的表现
中暑是指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气温过高、湿度大、风速小、体弱、对热不适应、劳动强度过大和时间过长、过度疲劳等都易诱发中暑。
中暑的症状可轻可重,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可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
中暑的预防和注意事项
1.大量饮水。在高温天气,不论运动量大小都要增加液体摄入。不要等到觉得口渴时再饮水。对于某些需要限制液体摄入量的病人,高温时的饮水量应遵医嘱。
2.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酒精性饮料和高糖分饮料会使人体失去更多水分,在高温时不宜饮用。同时,要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3.少食高油高脂食物,减少人体热量摄入。
4.穿着质地轻薄、宽松和浅色的衣物。
5.尽量在室内活动。如条件允许,应开启空调。如家中未安装空调,则可以借助商场或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避暑。使用电扇虽能暂时缓解热感,然而一旦气温升高到32.2摄氏度(90华氏度)以上,电扇则无助于减少中暑等高温相关疾病的发生。洗冷水澡或者打开空调对人体降温更加有效。
6.外出时,应涂擦防晒值SPF 15及以上的UVA/UVB防晒剂,戴上宽檐帽和墨镜,或使用遮阳伞。
7.出行应尽量避开正午前后时段,户外活动应尽量选择在阴凉处进行。
8.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非酒精性冷饮料。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9.如高温时驾车出行,离开停车场时切勿将儿童和宠物留在车内。
10.虽然各种人群均可受到高温中暑影响,但婴幼儿、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精神疾病、以及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更易发生危险,应格外予以关注。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在高温天气应特别注意,及时观察是否出现中暑征兆。
三、出现中暑后急救措施:
1、迅速将中暑者移至凉快通风处;
2、脱去或解松衣服,使患者平卧休息;
3、给患者喝含盐清凉饮料或含食盐0.1%-0.3%的凉开水;
4、用凉水或酒精擦身;
5、重度中暑者立即送医院急救。
校长办公室 德育处 卫生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