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科学人生路 厦大指引我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6-08-30

科学人生路 厦大指引我

——记2016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厦门大学分营活动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李峥嵘

引子

清晨,一缕阳光从窗外射入,他跟随我来到梦开始的地方——厦门大学。七天后,我又带着一束星光,回到家乡——江城芜湖。七天来,我在厦大找到了自我感和归属感,找到了科学的灵魂,找到了梦想的方向。鼓浪屿上徐徐的海风,讲座上教授的风采,集体活动中充满凝聚力的呐喊,依旧萦绕心间,挥散不去。

一方鹭岛

穿过厦大的上弦场,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沿着海岸线往西,是鼓浪屿,依山望海的厦门,风光秀丽。踏着古朴的青石板路,吹着徐来的清风,两边是南洋风格的建筑,郑成功像矗立与青山之上,仿佛与我们同行,远望大海。在鼓浪屿,仿佛有一种人文情怀在心中激荡,只有守住并发扬先人的遗产,才能创造出科技时代的先进文化,不是吗?

两场倾听

来自不同领域的两位顶尖专家带来的颇具深度的讲座,令我获益匪浅。

一场是孙世刚院士带来的《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孙教授从世界性能源问题说起,主要介绍新能源汽车中的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从最平实的化学反应原理出发,逐步拓展,引出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团队的研究方向,令我大开眼界。在提问环节,当被问及自己的院士之路时,孙教授侃侃而谈,平静地讲述文革时期自己在下乡生产中仍艰苦学习的故事。原来院士之路并不平坦,甚至是荆棘密布。但只要怀揣坚定的信念,执著前行,就一定能到达心中的那个彼岸。

另一场来自法学院李琦教授的《科技文明辨思》,科技的发展究竟是进步还是倒退,李教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提出,科技文明的发展带来互损,去地,物化,失时。科技可能正在侵蚀人的本心,回归更加原始的生活方式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听了李琦教授的演说,我开始思考,在快节奏的今天,我们是否要慢下来,回归最初的美好?

三次实践

思想亟需提升,同时科学思想也要走进生活,付诸行动,三场实践活动,给了我大显身手的机会,三次实践活动,教会我团结,思考。

首先是素质拓展活动,一些新奇巧妙的游戏打破营员心中的坚冰,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敲数字”的游戏,相约暗号,敲击后背,根据暗号传递数字信息,最后上报数字。这个游戏非常考验团队协作能力,因为一旦一环出错,全盘皆输。一开始的两局,分别由于暗号传递错误和信息理解错误功败垂成。第三局,大家统一暗号,众志成城,巧妙应对“根号”的出现,成功完成了游戏。

其次是“一飞冲天”航模制作,简单来说就是给纸飞机加上一个带螺旋桨的电容电机,为了让其更好地嵌套,并平衡头尾重力,大家创意无限,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最后是“让鸡蛋飞”碰撞实验。用一张卡纸,一束纸绳,一打吸管如何让易碎的鸡蛋安全着陆,如何做到吸能、减速、缓震,如何保证最优的坠地方式成了大家共同的难题,其中涉及到的物理学知识可谓繁多。我的思维飞速旋转,最后小组共同商量用卡纸做降落伞和纸杯,用吸管做鸡蛋的包裹,最后用纸绳连接。制作过程中三人小组群策群力,分工明确地完成构思,制作和调试,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最大的释放。

四地参观

博物馆,隧道,图书馆,实验室。这四个地方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大学的氛围和尖端的科研。

隧道,壁上是充满创意的涂鸦,画上诉说着与厦大的故事;隧道的两边分别是智能车队和航模队,在他们的研究基地里,研究成员们正在调试机器;实验室里,身着白褂的实验员正在做实验;图书馆里,到处是认真阅读书籍的学生,秩序井然,这些学长一丝不苟的态度让我感受到厦大严谨的氛围。

而在博物馆里,热情的学长们就着逼真的模型,图文并茂的展板,生动的视频为我们讲解尖端科技和厦大学生团队的研究成果,在这里,我了解了一些世界前沿的科技,一些超越课本的知识,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

尾声

七天以来,来自厦大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情怀一次次浸润着我的心灵,七天的宿舍生活教会我独立;联欢会的排练和表演锻炼我的自信心和领导力;与不同省市的人交往。培养了我的社交能力。厦大给了我蜕变,我会铭记这次难忘的科学营经历,铭记我科学之旅启航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