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关于救赎和永不褪色的爱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5-06-19

关于救赎和永不褪色的爱

安师大附中高三(9)班 陈兵

“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里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儿,袖手旁观。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还是再次救了我……那一刻我爱上了他,爱他胜过爱任何人……”一段朴素的话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绚烂的修饰,但却是那么的深沉,那么的感人。“我追”,“为你,千千万万遍”。寥寥数语,勾勒出最坚定的誓言和最深厚的爱,至死不渝,终生无悔!卡勒德·胡赛尼执笔的《追风筝的人》,于平淡、质朴的描述中寄予了浓浓的情愫,让我着迷,让我深深地爱上这本书。

文章由风筝起笔,再以风筝落幕。仿佛作者只是在放一只由爱、恐惧、愧疚等情感编织而成的风筝,他不紧不慢地扯动着手中的轴线,让风筝在空中划出一个又一个场景,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真相。主人公以一种独有的历经痛苦后洗尽风霜的口吻向我们叙述了风筝的故事,在风吹过之时,他带着二十多年的歉疚去追逐,终于追到了那只风筝,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整个故事平淡掺杂着哀伤。许多人为哈桑的忠诚或流泪或愤怒。阿米尔是他最重要的人,以至于他开口说话时讲的第一个词不是“妈妈”而是“阿米尔”。哈桑是一个天生兔唇的小男孩,很无助但很勇敢,很无望但很善良,就像那些勇敢的阿富汗人民,被恶势力欺压,即使无力反抗,他们也会站起来保护自己的家人。在阿米尔离开后,为了能够和阿米尔沟通,他自学写字,用他最真挚的情感写出一封给远在美国的少爷的信,虽然信未能寄出。但是他对阿米尔的情谊已飘至远方。有人笑称他为“爱的炮灰”,意思是为爱奉献,最终牺牲一切的人。有人认为哈桑的忠诚是由于他对失去阿米尔的“恐惧”。我想说,他也许只是一个美好的印度小孩,单纯和善良是他灵魂的底色,时间不会染花他的品质,他所代表的美好将是永恒。整个区只有他知道风筝会落在何处,因为只有他坚持了正确的人生航向。

故事整体贯穿着赎罪与希望。在阿米尔身上我们看到懦弱同时也看到救赎的光芒。书里有我们每个人的影子,我们犯错,又修补,再不断犯错,又不断修补。相似的是,或许很多人都会经历轻易失去的友情,突然到来的爱情和无力挽回的亲情……不同的是,或许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亲自完成赎罪。作者怀着不愿再失去任何一个爱我们的人的期望,写完了这本《追风筝的人》。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可能就像这牵住风筝的纤细的线,摇晃、易断、易乱但又是生命中唯一、永恒、不可失去。

二十年后,阿米尔不再疑惑哈桑凭借什么掌握风筝落点,而是骄傲地对索拉博说:“我有没有跟你说过,你爸爸是瓦兹尔·阿克巴·汗区最棒的追风筝的人?也许还是全喀布尔最棒的?邻居的小孩都很妒忌他。他追风筝的时候从来不用看着天空,大家经常说他追着风筝的影子。但他们不知道我知道的事情,你爸爸不是在追什么影子,他只是……”事实上,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风筝会有落下的时候,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总有一天,我们可以追到风筝,让它落掌上。最后,风筝在蓝天下飞翔,阿米尔回头对索拉博重复了哈桑的话:“为你,千千万万遍。”那时,我们分明看到阿米尔与哈桑的身影已经重合了。

本文发表于《大江晚报》20515.05.28点击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