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一梦千年品宋词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5-06-19

一梦千年品宋词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14)班 许玉涵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三座高峰,是中华文明绚烂的长卷中最为华丽的篇章,被奉为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而备受推崇,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贵,颂以怡情;志者学人,习以修身。而诗词曲赋中,我却独爱宋词,因为唐诗偏向于大气,汉赋侧重于堆砌,元曲倾向于惨淡,唯有宋词意境绵长浑然天成,清丽缠绵而气势磅礴,读来如同夜阑听雨独身赏雪却又如现临边疆金戈铁马,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豪放与山水风月伤春怀人的婉约之情交相辉映;慷慨激昂振奋人心和悱恻缠绵荡气回肠天衣而成,宛若双生花般约莫只开在这饱受苦难的宋朝,在卷卷青史上遗留下了属于其独特的美与芳香。

独居静室,香茗一盏云气缭绕,明月一轮清辉掩照,宋词一卷,只见岁月逶迤而来,蜿蜒而去,回望史籍上光辉的来路,我心震撼。吟着那些不朽的名字,看着他们身后奏起的华丽的乐章,沉醉其中,哪怕不过南柯一梦而已。

行走在宋朝的市集当中,眼底尽收那“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踱步到那河畔则望“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见着那“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之词”的柳永,眼前是他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耳边是他所歌的至情至性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心中却是他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换来的“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的主上之怒,那自称“白衣卿相”的翩翩佳公子,怕只有那烟花巷陌,丹青屏障之中才是他愿中的栖身之所。

若是到了江上,船桨荡开诗意的涟漪,远处乘舟徐来的“人比黄花瘦”的女子,眉目憔悴,面容哀伤,那不是李易安吗?她拨着清澈透明的水流,念着“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断肠之词,在瑟瑟秋风中漂染出一抹凄清哀苦的颜色,令人为之动容:她伫立于乌篷船头,美目盼兮,眸子里一汪相思的苦水不知何处可以倾泻,便交融在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声声慢》中,一代才女瘦弱的肩上灵动秀气的笔风之中却负担着国破故人亡的凄凄之苦,纵有千般苦楚,更与何人说?这让我念起了豆蔻年华的她,明眸皓齿,巧笑倩兮,在白墙青瓦间“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青涩而天真懵懂的少女,却正是这样的她,骨子里却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之情,令人为之震撼。

接着便看见在小窗后睹物思妻的苏东坡,也只有妻子亡故十年之后仍记得爱人梳妆模样的他才能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思念。一夜风雨,清晨雨停时,落花散在泥地里,漂在水中,而昨夜杨花纷飞,随着春风苦苦寻觅也便是《水龙吟》中“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的意境。然而豪放才适合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和“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飒爽。多次被贬谪的他仍心系百姓记念朝廷,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苏学士。

迎面而来的是“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辛弃疾,他渴望像古代英雄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和爱国思想令我慨叹。我感悟着他“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之中令人怅然的拳拳赤诚和失意无奈,这不是简单的词句,分明是铁骨铮铮的震破苍穹的呐喊,一句句誓死报国的宣言,在他的身上凝结着宋朝的骨和魂。他代表着最高的气节,也是令人膜拜的英雄。

最后,我看见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精忠报国含恨而终的岳飞:我看见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观:我看见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以天下之乐后乐以天下之忧后忧的范文正公:我看见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晏殊;我看见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欧阳修……

梦惊醒。依稀若真实而难辨,我想那便是宋词“轻风细雨入梦来”的温柔触觉吧。

本文发表于《大江晚报》2015.06.04点击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