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AFS赴美交流之旅
安师大附中2015届13班学生 王皓辰
2013年9月,我依依不舍地暂别了附中,开始了我的AFS赴美交流项目的旅程。一夜之间,我的家便从安徽芜湖挪到了美国西北部第二大都市波特兰。虽说波特兰是美国重要的大城市,可整个“波特兰大都会圈”的人口也不过两百多万,远不及中国“小城”芜湖的三百八十万。本以为美国的现代化大都市高楼多得会让人看到脖子酸,去了之后才发现,中国的城市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后,美国的都市已显得黯然失色。除了在downtown(闹市区)还能见到几栋楼外,在城市的其他区域连高楼的影子都看不见。
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
毕业留念
虽然如此,波特兰却有着不一般的景色。我最喜欢在波特兰那网格般细密的街道中穿行,仔细打量着路旁一栋栋精巧可爱的别墅,享受着路边成丛绽放的鲜花的芳香;我有时也爱约几个朋友,随意找一片嫩绿色的草地躺下来,让那和煦的阳光从蓝到让人心醉的天空中投到身上,就这样悠闲地度过一个下午;或是到娴静的威拉米特河畔,拥抱河面拂来的阵阵微风,聆听河水的窃窃私语。巍峨的喀斯喀特山脉从波特兰的东侧穿过,落日的余晖把山峰上的白雪染得像天边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山脉下郁郁葱葱的森林一直延伸到城市的边缘,为繁忙的都市平添了一丝静谧。
毕业合影
城市再好,但若是没有家庭,谁都无法落脚。我的接待家庭是五年前从非洲大陆移居美国的。虽说不是传统的美式家庭,却非常符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他们的主食也是米饭。当其他交流生还在抱怨在美国饮食不习惯的时候,我早就在享受来自非洲的美食了。关于我的接待家庭,还有一点也很有意思:我们家五个人全都是学生。我和弟弟是高中生,妹妹是初中生。爸爸在工作之余还在攻读商学博士。妈妈也在网上听课,为争取获得她的第二个学位而努力学习。因此,爸爸妈妈每天都不得不坐在电脑前写着永远也写不完的论文,有时妈妈甚至会因为论文交不掉而顾不上做饭。弟弟和妹妹倒是很轻松,一回家就自己躲到一边闷着头打游戏去了。论打游戏,还是弟弟最疯狂。记得圣诞节放假的时候,弟弟在游戏机前从晚上六点一直奋战到第二天早上六点。他一看天都亮了,才偃旗息鼓,一觉睡到晚上六点,起床后又接着干。既然大家都这么忙,家庭活动自然就少了一些,不过这反而给我留下更多时间待在学校。
橄榄球赛
校鼓乐队
这一年,对我来说最有意义的事都发生在学校。我的接待学校Madison High School是一所有一千多名学生的公立学校,规模虽不及附中的一半,但在波特兰算是个数一数二的大学校了。学校的走廊里铺设了养眼的淡黄色的方形瓷砖,还镶嵌着橘黄色的条砖,打过蜡后平整得如镜子一般,光彩照人。玉白色的墙上嵌入了一排排整齐的locker(寄物柜),平时同学们就把书放在自己的locker中。美国放学很早,不愿过早回家的同学们便在明亮整洁的走廊里席地而坐,畅谈一下午。校内还有一个别有情趣的小院子。靠在院子的树下,坐在青绿色的草坪上,能看见的只有那湛蓝的天空和学校淡红色的砖墙,再找上几个知心的朋友一起坐下聊聊,一切烦恼就都消散了。难怪电影《暮光之城》会在我们学校取景呢。好电影没有好风景怎么行?
校合唱团
音乐剧表演
学校景色好,学生们的精神面貌也好,在学校的生活也丰富多彩。在美国,高中生活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概括:Study hard;play hard(学得厉害,玩得也厉害)。国内总是流传着“美国的高中课程特别简单”的说法。这样的评价是片面的。其实应该说:“美国的高中课程既可以很简单,但也可以很难。”原来,美国高中的课程不是统一设定的,而是实行选课制。高中生在每学年开始的时候都会去找学校的counselor(顾问),从counselor那获得一张清单,单子上列出本年度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有百门之多。学生的任务就像是点餐一样从中选出他们今年想学的课程。他们必须在数学类、科学类、英语类和人文学科类的菜单下各选一门功课作为必修课。这么一来,学得难不难就可以由学生自己说了算。比方说你不喜欢数学,选一门基础代数就可以了。但如果你是理科狂人,就可以选AP统计学(AP是大学预修课程,其深度有时不亚于国内的学科竞赛)。必修的这四门选过了,就可以挑五花八门的选修课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选农业科——去学校的菜园里学种蔬菜。如果你想进校田径队,你当然会选一门体育课。我有一个同学因为酷爱音乐,得到了顾问的同意后,选了五门不同的音乐课。于是对他来说,高中摇身一变,成为音乐学校了。因为每个人选的课都不一样,所以美国高中没有固定的班级和班主任的概念。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固定的教室,你选了哪位老师的课就要到哪位老师的教室去。所以在美国,一下课走廊就变得忙碌起来。同学在急着换教室,而老师则不用换。这一点和中国高中正好相反。
我刚进校的时候就跟顾问提出要选AP课。顾问当时就犯难了——她怕我听英文课还不适应,上难度大的课程会跟不上。我花了半天时间向她详细介绍了中国高中课程的难度,她终于勉强答应我选三门AP课:环境科学、微积分AB和乐理。一去AP班,发现AP课程的负担果然很重。就拿环境科学来说吧,学生每天都要在家抱着课本苦读十几页。书上千奇百怪的英文单词密密麻麻,其中最头疼的还是术语,一般的词典都拿他们没办法。在美国,能选AP课的都是整个年级有胆量的学霸。即便如此,半个班的美国学生还是读不下去那大砖头似的课本,结果quiz(小测验)就只有交白卷了,老这样下去GPA(衡量美国学生成绩的平均学分)就不好看了。每过两三个月,老师还会布置一篇大论文,学生得留在学校做实验,还要写20多页的分析报告,让他们的境况雪上加霜。AP微积分则是数学中最难的一门课,每到考试的时候,大家就要愁眉苦脸地坐下来,和考卷大战一番。而结果是相当惨烈的——班上有时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不及格。如此看来美国的学生们要想学得好也不轻松啊!
在study(学习)之余,play(玩)也绝对不能放松。在美国,玩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假如玩仅仅指的是video games(电子游戏)、parties(聚会)和dances(舞会)就太狭隘了。如果既想让身心得到放松,又想让自己的能力得到锻炼,使生活过得充实,那么各种各样的课后活动和俱乐部就成了学生的最佳选择。美国的高中基本上都是下午三点左右就放学,目的就是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组织活动。课后活动还有很多是和学校的课程联系在一起的。就拿我来说吧,热爱古典音乐的我不仅选择了AP乐理还选择了合唱课,于是就成为了校合唱团的一员。合唱团的所有演出就属于课后活动。音乐老师发现我钢琴弹得好,就请我为合唱团做伴奏,就不用从校外请人了。可是我的接待家庭没有钢琴,我该在哪里练习呢?幸亏学校条件不错,在合唱室的楼上有好几间专门的钢琴练习室。虽然我有地方弹琴了,但不是很方便,我只有在一天所有的活动都结束后才能去练琴。常常是同学都走光了,我还要顺着合唱室边上那窄窄的楼梯爬上楼,把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锁在练琴室里,一待就是2个小时。出来的时候,窗外的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偷偷地爬上了天空,空荡荡的走廊里回荡着我踏踏的脚步声。听上去练琴像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其实不然,对我来说有音乐就有快乐,更何况是自己亲手弹奏出的音乐呢!对于我的辛勤付出,老师和同学们自然是知道的。于是每当音乐会结束我从琴凳上站起来的时候,合唱团的小伙伴们就沸腾了。他们个个脸上泛着激动的光,踮起脚尖探着脑袋拼命地向我招手,大喊着:“Haochen(我的名字),I love you!”我就立刻心生一种明星般的自豪感。
虽说合唱是我参加的一项主要活动,但我更多的时间却花在了学校的戏剧社里。尽管我对音乐的爱好远大于戏剧,可我合唱团里最好的朋友们却偏偏都在戏剧社,于是我就自然而然地跟进来了。戏剧社其实算是个神秘组织,是整个学校里风气最独特的地方。社团里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规定,成员都不可违反。比如说,在演出之前,演员之间不能说“Good luck”(祝你好运),而要说“Break a leg”(祝你摔断一条腿)。每个新成员还有神秘的入社仪式。入社仪式由老社员为每个新成员量身制定,每个人的入社仪式都不一样,但多半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入社后,新成员必须向社团以外的人严格保密自己的仪式过程。在每次演出之前,社员们还会举行长达数小时的秘密仪式。虽说这些规定和仪式让学校里的其他同学颇为费解,却大大加深了社员之间的感情。社团里的成员全是无话不说的好友,与其说是一个社团,倒不如说是一个大家庭。每天午餐时,大家就从各自的教室里出来,带着食物准时来到常年被我们霸占的音乐教室旁的一处宽阔走廊,坐下来围成一个大圆。在放学后排练还没开始的时候,大家就横七竖八地躺在走廊里畅谈。有时排练排到很晚,就会有社员主动从自己家端来“一盆”意大利面来犒劳其他社员。在演出结束之后,社团里还必然会组织联欢派对。虽说社里的气氛既神秘又欢快,但排练起来大家都很认真、专业。我参演的第一部戏是音乐剧Oliver!(雾都孤儿)。所有的道具和服装准备、舞台布置、灯光和音响控制都是由我们戏剧社完成的。音乐剧还必须要有高水平的管弦乐团来做伴奏。这对我们来说也不算是个问题,我们学校不就有乐团吗?于是只要招呼一声,伴奏的同学们搬着长号抬着定音鼓就来了,而且他们还都是我们乐理课上的好友。指挥和声乐指导就是我们的音乐老师。我虽然演了个小角色,但作用却相当于合唱部分的领唱,所以戏份相当之多。音乐老师说过,“只要一开唱,观众就不看主角改看领唱了。”音乐剧的排练持续了两个半月,每天下午都要排练两个小时,有时周末都要到学校排练。演出的那几天最忙碌,不仅要整理好道具、服装和舞台,还要提前好几个小时举行演出前的仪式,所以在演出的第二天我竟然有二十几个小时都没顾得上吃饭。虽说辛苦,但演出大获成功,获得了几千美元的门票收入。
参加了音乐会,参演了戏剧,但我似乎还不过瘾,于是又加入了学校的chess club(国际象棋俱乐部)。几轮比赛下来我从未负过一轮,可同学们却不太愿意和我下了。他们怕输得太快,败得太惨,唯恐颜面不保,只得避战。国际象棋俱乐部的动静越闹越大,自称是“国际象棋大师”的音乐老师也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放学后留下来和我下棋。我们鏖战了两个多小时,可旁边的人还是看得津津有味,舍不得离去。音乐老师最初面带微笑,还品着咖啡,一副很不经意的样子。可后来,我连续看破了他几个招数,开始转守为攻,他就将脑袋沉了下来,细密的汗珠开始渗出他的额头。最后,他意识到自己大势已去,把头抬了起来,对着旁边观战的老师说:“这小子,在临回国前还偏偏要给我来一份大礼——把我下败了。”
十个月的旅程是短暂的,终究到了离别的时刻。还记得在美国的最后一周,我挨个去了几个最要好的朋友家里,向他们道别。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待在一个朋友家和她畅谈,本以为可以愉快地向她道别,没想到在我快要出门的时候,眼泪突然从她的眼眶里溢了出来。我原本只是想和她说声再见,却把人家弄得泪流满面,实在是过意不去。于是我说:I’m so sorry(实在是不好意思)。I feel so guilty to make you cry(把你弄哭了我感到很内疚)。没想到她却说:It’s not guilty to leave and make me cry,but it would be if you never come back!(你不要因为离开而感到内疚,但如果你从此就不回来了那就是“罪恶”!)是啊,我有什么理由不回去呢?在那里,有我的家,有我的学校,有我的老师和同学,有我最珍贵的记忆。
2014年夏天,我如期回国。虽说我对波特兰很是不舍,但看见附中那亲切的校园和同学们那一张张熟悉的笑脸,我的心里还是充满了激动。在附中,崭新的生活正在向我招手。
附言:感谢AFS项目为我提供这次宝贵的交流机会。感谢安师大附中在我留美期间对我的关心以及长期以来对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