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参加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动印象记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9)班 卫振宇
2015年暑期,我参加了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即樱花科技计划活动。安徽省代表团一行十人,分属不同地市,我有幸遴选入围,非常兴奋也满怀期待。几天行程,收获满满。
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计划即樱花科技计划是由JST(日本科技振兴机构)和日本科技振兴会推进实施,旨在推动各领域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提高科研活动国际化水平的一项国际交流活动。该计划由JST全额资助以中国为主的亚洲青少年短期访问日本学校、科研机构等,与日本青少年以及各前沿领域科学家、研究人员等全面开展科技交流。
在日期间,我们主要行程为参观交流,参观了几家科技机构,交流对象主要包括日方科技精英和日方高中在校生。
此次交流活动的科技参观项目有:JAXA(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KEK(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日本科技未来馆等。在不同的项目中,观感也有所不同。初涉宇宙航空领域的参观是在JAXA通过观看纪录片,了解研究所及机构设置、科研方向、成就等概貌;近距离接触宇航员在太空中使用的一些设备,实地参观JAXA博物馆。参观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更是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兴趣。研究所中的非对称正负电子对撞机KEKB,让我即惊喜又求知心切。这是一个周长3公里的圆形对撞加速器,Belle实验组由13个国家53个研究单位约300位研究人员组成,进行CP破坏(粒子与反粒子性质的不同)的研究。
在这些参观活动中主办方还安排了科技精英与我们互动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在科学未来馆,我们聆听了馆长毛利卫先生的讲话,他为何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以及如何成为日本第一位宇航员的故事发人深思。我们还参观了诺贝尔奖得主白川英树先生的实验室并与先生一起做实验。酷暑天气,燥热难耐,但先生80岁高龄,连续工作3小时不曾休息,却体态镇定,仪容整洁,投身科学的诚恳态度与严谨精神令人敬佩。实验期间,我向先生请教了两个问题(现在想来都比较幼稚),先生都认真仔细地解答,毫不敷衍。先生和蔼可亲,循循善诱,不时启发和引导。实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科技之旅除了参观科技场馆以外,还安排了对日高校机构的走访。这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了解国外教育精粹的机会。走访早稻田大学让我发现,该校对于知识传播传承既充满自信又颇具容纳的情怀。我们在学生代表的指引下参观校区,始终没有看见大学校门。原来这种建构设计来源于早稻田大学创始人大隈重信的理念,大隈重信先生认为大学不应与社会有界限,不应类似于象牙塔,学生最终都是要走向社会的。在走访的另一所大学——东海大学,我收获了关于理想、如何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思考:益川敏英(Toshihide Maskawa),著名的物理学家,现任名古屋大学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主任、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2008年,时任京都大学汤川理论物理研究所教授的益川敏英,因提出小林-益川模型与小林诚和南部阳一郎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先生为我们来自中国的学子们做了一场讲座,很风趣的说述自己的童年往事(小时候非常调皮,老师的作业从来不做)。先生在回答“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的回答,让我受益良多。先生说:“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从来不认为有什么困难,我会一步步将他分析清楚,如果遇到一些无法解释的问题时,我会将他记下,当科学条件成熟时,再拿出解决。”所谓困难,其实往往是我们把事物或环境想象的比较难,当你正视它、解决它,在过程中,难自然就变成了不难。乐观和从容是战胜困难的利器!
即使不同国籍,但相同的年龄与学习经历,让我们和日方高中生很快就相处融洽。整个行程中,与日本的高中生一起,与他们一起参观、走访、就餐。他们和我们一样,热爱科技也热爱漫画,崇敬科技精英也追逐偶像明星,也在和物理化学种种课业战斗,同样对异邦少年充满好奇和友善!我们互赠礼物,互留联络方式,让人感动的是,日本同学还特意下载微信软件和我们交流,尽管他们平常从不使用微信软件。
在日本生活的八天里,除了对日本科学技术有一些粗浅的观感和认识外,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日本人民的严谨、整洁和文明。
行程初始,由于台风突至,上海浦东机场的航班取消,我们不得不改变计划,从北京飞日本。让我对日方的严谨与负责有了深刻的印象。有专人对接,细致周到,每个环节多的是耐心与帮助,没有推诿与烦躁。第一天我们从北京飞到东京,下飞机后已是晚上。由于整天的奔波,我一下飞机就去了厕所,整洁有序的厕所文明是我这个外国人对该国第一印象。我们入住的是奥运村,奥运会结束后,奥运村和场馆的使用也是高效的。每间卧室都很小,但安排合理、紧凑科学。无论是用餐还是游览,都有志愿者或者标志指引,公共浴室设施齐全,丝毫没有因为是公共而显得杂乱,朴素洁净。日方服务人员都非常专业、准时、礼貌。出席活动,正装齐坐,秩序井然。在市区,交通也是异常繁忙。但鲜见争抢。车辆都习惯让路等候行人甚至动物。商场里,上扶电梯靠左行,要留出右侧供急事的人经过。
此次的活动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我在日本的这段时间里一直都在想两个问题,我们和日本的不同在哪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我想,只有客观地正视事实,我们才能理智地做出判断。爱国,要知道如何爱国!一味的仇恨与谩骂,也许蒙蔽的是自己的眼睛。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有不能忘怀的血泪。我们憎恨的是战争,是军国主义,而不是日本人民。爱国,当自强。
在日期间正式活动,均需着正装,我很自豪也很爱惜身上的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校服!我是附中学子!科技是人类进步的桥梁,科技交流旨在促进整个青少年互学共勉,面向未来!未来,就是我们自己,要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