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地理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安徽教育宣传网
□合肥市第五十中学 张 斌
地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一方面有显著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既要自觉综合自然和人文各要素,又要灵活地将已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中来,以获得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使学生在知识和认识连接时产生出创造性的“火花”。另一方面,地理学又有鲜明的区域性。虽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点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也有些区域特点是在特殊规律作用下而生成的,这些表现特殊性的地理现象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创新思维的绝好素材。当学生能独立发现“新”的地理现象,进而用自己的理解分析、解释它们时,便是最生动的创造性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是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完成这一需要,应具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有创造精神的教师。
地理创造性教学的各种措施和途径,首先离不开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地理教师的实践和努力。但是,只有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才更懂得,现代地理教育再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仅仅知道“这地方是什么”“那地方有什么”的再现型人才,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究“这地方为什么是这样”“那地方怎么办才可以更好”的创造型人才。
观念的更新常常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面对这样生气蓬勃,并肩负开创未来伟业的一代人,地理教师不但要自觉接受终身教育的思想,主动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动态,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且要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随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丰富的地理教育内涵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形象来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尤其是一种直面失败、总结教训、继续探索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创造能力是创造性教学活动的关键。要适应当今地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教师就要自觉提高以下两方面的能力。
1.调整知识结构的能力。主要表现在用地理科学前沿的新成果如“全球变化研究”、“经济全球化”、地理信息技术等,充实更新自己的地理知识结构;用现代地理教学的新理念如“以学生发展为本”、“形成地理思维”、“树立环境伦理观”、“培养全球意识”等,来构架自己的地理教学指导思想。尤其是针对许多当前人类面临着的全球性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温室效应加剧,酸雨增多,臭氧层出现空洞等。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剖析这些案例,分析其成因、后果及解决办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生存权利,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2.更新教学方法和技术的能力。由于地理教学的特殊性(区域差异性、要素描述性以及空间综合性),其教学内容通过学科逻辑来组织难以符合中学生爱“活”爱“趣”的天性。特别在当今世界地理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必须运用能够引起学习者关注的、能激发学习者“内驱力”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将学习者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出现为地理教育的进步提供了契机。投影、录像,电脑、多媒体技术和国际信息网络为地理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对地理学科来说,多媒体和国际信息网络既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最好表现手段,也是地理能力和地理观念的最好实践途径。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二、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所以,除了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还要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且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力戒在一些课堂教学中,“主导”变成了“主宰”,“主体”却成了听和记的“复读机”,这样,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思维,学生便失去思考的空间余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便无从谈起。我们提倡引导学生而不牵着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例如:教师在讲授地球自转周期内容时,图示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演示过程后,不要急于对这一难点做小结,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以下几个假设:(1)地球自、公转方向都反向改变,(2)自转方向不变,公转方向改变,(3)自转方向改变,公转方向不改变等三种情况的恒星日与太阳日作如何改变?此时学生的想象力便得到了极好的锻炼,又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巧妙设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然后鼓励、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柳暗花明又一村”,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快乐,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也得到了培养。有这样一个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各城市相继修建生活住宅小区,都会碰到一个难题,南北方向前后两栋高楼,怎样让南楼的阴影永远也不会遮住北楼的底层,同时又不会过多浪费土地资源,也就是问南北楼的楼间最佳距离?这里非常巧妙地将太阳直射光线在地表上的移动规律提了出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活学活用现有知识,调动大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注意思维多向性的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多向性是指人的思维辐射不拘泥于一个方向,像灯泡一样可发散出无数条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思维纵横交错,形成丰富多彩的“意识之网”。要使学生思维多向发散,首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知识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坚实基础,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肥沃土壤。地理教师要深入分析地理教材的内涵,科学地、完整无缺地将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有了丰富的知识,为思维的多向性发散提供了基本条件。例如,在讲完欧洲西部的气候具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之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地形图分析本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这是个很有思考价值的提问。于是,全班同学进行积极思索,在教师的启发下,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风带、洋流等方向进行发散思维。发散结果有:属于温带;面对大西洋,深受海洋影响;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处于西风带内,西风把海洋暖湿气流吹向大陆;地形以平原为主,阿尔卑斯山脉呈东西走向,利用西风深入;大陆轮廓破碎,加深海洋影响。这种多向性思维符合中学生学习地理一般心理水平,可以成为创造思维训练方式。加强多向性创造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事物整体的不同侧面同时展开思路进行思维,不仅使学生思维发散路多面广,而且使思维更具系统性。
三、改革教学设计模式。
多数教师已经接受并习惯了沿袭下来的地理教学设计模式。即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参”设计教学过程;针对课文设计教学程序。虽然教学手段在不断更新,甚至已开始运用网络教学,但教学设计却多为传统方案的翻版,即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均受制于书本,侧重对传统知识的继承,偏重于咬文嚼字,缺乏探索、创新的空间。因此,革新地理教学设计思想十分必要。要实现教学设计的改革,首先必须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传统教学设计模式,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设计:首先,教师在设计地理教学方案时,必须遵循地理教学大纲但又不拘泥于大纲,根据需要使教学目标不断得到优化,真正体现创新要求。如“认识不同类型国家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结合区位因素分析当地某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则需将上述要求转化为易于操作的学习目标,如可转化为:①各学习小组根据有关的信息资料,联系实际认识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尝试描述城市环境质量,并分析其原因。②通过分析、讨论、借鉴、模拟操作等方法,结合本课题综合评议某城区规划,针对发现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有效途径、了解相关的国策。③运用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借鉴有关的信息,讨论当地城市发展问题。通过细化,不仅有利于实现地理课“双基”要求,而且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创新”,同时培养了信息化意识和综合解决问题的技能。其次,应强化对课题的探讨,淡化对课文的咀嚼。到目前为止,地理课本在教学中的特殊作用是其他媒体难以取代的,但使用不当则会成为束缚创新思维的工具。因此,有必要用现代教育的要求重新审视其功能。若将课本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和验证依据,以课题为核心设计探讨过程,则可打开创新思维空间,使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最后,摆正师生的教学地位,共同提高创新水平。教学设计指导思想须实现两个转变,即:教师应从教学垄断者转变为组织、引导者,从侧重研究怎样教转变为侧重研究学生怎样学。应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教师设计教学的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创新教学要求,并通过教学全过程,使师生的创新水平都得到提高。那种由教师“一统天下”的教学格局,就是因为教师没有真正摆正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究其根源还是传统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造成的。
总之,随着原有的指令性地理课程行将终结和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因为这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关键。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站在地理新课程的起跑线上,为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
(原载《安徽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