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2-03-11

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卷分析

芜湖二中 刘宏法

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是新课程实施后的第四次学业水平考试,与以前相比形式上没有变化,还是与政治、地理学科同场考试,继续以《人文与社会基础》科的形式出现,总分150分。全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共有45小题,90分,其中第16题到第30题是历史部分,占了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6小题,共60分,其中历史占2题,分别是48、49题,每题10分,共20分。政治、历史、地理三科都是同样的题量、同等的分值。全卷结构清晰,分数划分合理,卷面简洁,题型清晰,学科分类清楚,便于学生作答。就其中的历史试题而言,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历史试题的特点

(1)试题新颖且覆盖面大,题量适中,卷面活泼。第一卷共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整;第二卷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整。历史试题共17题,考查到了3个必修模块的内容,整整50分。其中,第28、49题以图表为材料入题,用了4副图,占12分;有的题目以表格等材料,形式新颖、活泼,也使试卷版面灵活、美观。从试题命制和考查内容来看,体现了基础性、科学性和创新性的原则,符合高中学业考试水平测试的性质与特点。

(2)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能力培养,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试题在考查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第30题体现是对学生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等。第16、17、24、27、48题等注意到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如19、23、25、48、49题都渗透着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甚至还渗透着爱国主义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比如25题的“改革开放的成就”和23题“安徽是红色旅游大省”等,这些题目都体现出本次考试也具有了一定的导向性,使新课程的理念得以实践。

(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第16题考查“教育家孔子”就与近期“孔子雕像入住天安门”紧密相连,第23、24、25、48题考查的知识点与建党90周年纪念相呼应。49题的出现加强了学生对“全球化”的理解,也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世界一体化趋势中的地位、策略、机遇和挑战。以上都反映本套试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活性,以人们比较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并与书本知识有机结合,充分了发挥历史教育的史鉴功能。

(4)题目难度适中,作为学业过关考试基本实现了考查的目的。作为学业水平考试。本次考试试题设计灵活,提供的背景材料新颖,有些题目也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历史试题的难度系数如下表所示:

芜湖市市区、县学生各题得分情况及难度系数统计(抽样)

(一)选择题

南陵县11考场)

繁昌县11考场)

芜湖县11考场)

芜湖市

11考场)

芜湖市

91考场)

难度系数

16

28

25

30

28

30

0.94

17

28

27

27

27

28

0.91

18

29

29

29

27

30

0.96

19

23

13

19

17

21

0.62

20

19

16

25

19

14

0.62

21

28

27

29

21

28

0.87

22

28

28

28

25

26

0.90

23

28

29

29

24

27

0.91

24

28

30

30

30

30

0.99

25

26

19

21

16

23

0.70

26

19

10

18

11

14

0.48

27

23

20

24

28

14

0.73

28

27

28

26

27

27

0.90

29

29

30

30

28

30

0.98

30

28

28

27

28

30

0.94

总难度系数

0.83

(二)非选择题

南陵县11考场)

繁昌县11考场)

芜湖县11考场)

芜湖市

11考场)

芜湖市

91考场)

难度系数

48

0.72

0.88

0.64

0.75

0.68

0.73

49

0.56

0.66

0.63

0.66

0.62

0.63

总难度系数

0.68

从以上的数据统计来看,本次考试的历史试题难度适宜,选择题难度系数为0.83,主观题难度系数为0.68,试卷的总难度系数为0.76,比2009年和2010年的试卷稍难,但作为学业过关考试还是是非常适合的。

二、考查知识的分布情况

(一)各模块知识在试卷中的分值与比例

(表1)

模块

分 值

比例

客观题

主观题

必修一

16

2

36

必修二

4

18

44

必修三

8

0

16

综合

2

4

(二)各阶段知识在试卷中的分值与比例

(表2)

分类

阶段

分 值

比例

客观题

主观题

中国史

古代

8

0

16

60

近代

8

2

20

现代

4

8

24

世界史

古代

2

0

4

36

近代

6

3

18

现代

0

7

14

综合

2

4

4

从(表1)来看三个模块的比例比较是有差距的,区分较大,必修三的比例较小,比必修一、二少约20个百分比。从(表2)也可以看出一些差距,中国史占60%,但从阶段史的比重来看,古代史占20%、近代史占38%、现代史占38%,与教材的内容分配还是相匹配的,试卷比例还是相对合理的。所以考查的重点还是可以从以上表格的数字中看出一些端倪的。

三、学生答题分析及对教学的启示

今年的试卷,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覆盖面较大,有的题目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答案基本源于教材,有的题目就是对书本主体知识的再现,如16、17、21、22、27、28题等;有的题目结合史实分析后即可得出答案,如23、24、25、27、29、30题等。但,第19、20、26题学生得分普遍较低:其中19题考查内容为:中医、京剧和中国画都是国粹。四个选项中错误的是-----《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伤寒杂病论》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清朝同光年间京剧走向成熟;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很显然“东方药物巨典”是指《本草纲目》,错误的是B,所以B是该题的正确选项。很多学生选到D项,估计是他们对中国画的相关知识掌握的比较少,其他项知识又不怎么清楚所以就选不清楚的内容。主观题两大题,48题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及成功后,中国共产党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等三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及其对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在该专题范围内考查得比较细致,与教材结合得较紧密,与今年全国上下共庆建党90周年相呼应,且难度适中,提问巧妙,使学生有话可说,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不低的分数;49题考查的“世界格局”变迁问题,出自教材,并有所内容延伸,并且考查了变化的时代背景,图文并茂,比较活泼,给本张试卷增色不少,第三问尽管可以直接从教材中找到答案,而且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将相关的内容进行简单的罗列和总结,学生稍作归纳便可得分,也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四、主观题中的典型错误

48题中,很多同学将“中共成立的意义”答成“新民主主义的开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始”等;“公有制形成的标志”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同学答成了“一五计划的完成”,少数同学答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还有同学写成八大的召开。第三问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很多同学答成了“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体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以上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在学习中对历史事件及其意义的掌握不牢,历史名词概念不清造成的。

49题中,“英国在世界工业生产和贸易中的地位”问题,有部分同学写成“第一”“老大”“为首”等;“根本原因”答成了“殖民主义或资本主义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海外殖民扩张”等,“三大经济支柱”答成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欧洲、日本”等,五花八门。第三问中的“当今世界经济的趋势”有不少同学答成了“和平与发展”、“多极化和一体化”等,有的同学答到了“区域化”和“全球化”,但顺序颠倒;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地点也写的五花八门,入市时间错误的也较多。究其原因,还是“概念模糊”、“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史实不清”、“个别学生的粗心或基本功的匮乏”等。

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紧扣《新课标》,用“三维目标”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学习,注意概念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完整、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容,帮助学生在把握重大历史问题的基础上,掌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规律性;注意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最终引导学生学会用全球史观来看待问题,学会用历史知识来解释现实现象,解决现实问题。

五、对命题工作的建议

今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卷命制得比较成功,如果一定要提出意见的话,我们对命题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1)希望能将政、史、地三科分别制卷,避免阅卷时出现混乱和遗漏。每科4版,总卷面和题量不做增加,这样阅卷会方便很多;(2)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可以再大一点,也可适当增加考试时间和题量,综合题的分值可以再增加一点;(3)还可稍微增加试题的难度,可以有一道题难度系数在0.5或0.6左右;(4)希望各个模块、各个阶段的知识点、分值在试卷中能严格按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纲要》的规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