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1-03-11

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芜湖市王家巷小学 陈玲丽

[文 摘]:《课程标准》提出教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将计算机应用到教学领域。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媒体 审美情趣 教学情境 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引进教学领域已成为时代要求。迎接住处时代,对教育最大的挑战便是培养创造性人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创新人才。在这历史性的转变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改革首当其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施素质教育,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将计算机应用到教学领域,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多下功夫。实际上,教育现代化如果离开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单靠教师原始的“口讲手写”是难以适应教学发展的要求。所以,我们应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利用计算机媒体提高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课标较以往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加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健康地认识世界,关注世界,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计算机媒体为我们提供了委好的条件。如在教学《可爱的草塘》时,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体会草塘的美,一上课,我首先巧妙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草塘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立刻被那从未见到过的又大又美的草塘景色吸引住了,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草塘这么绿呀!”“真美呀!”“这么大!”……课后,同学们还亲自绘出“草塘夏景图”“雪地捕猎图”“水泡逮鱼图”“小河清秀图”,构成了一幅可爱的草塘画卷。在设计《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时,我特地到网上查找了大量有关威尼斯的资料:纵横交错的河道,川流不息的小艇,不同风格的建筑,世界各地的游人……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感受到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追求美的情趣。

二、利用计算机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衡量学生智能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是在思维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但必须借助感性材料和具体形象。问题是思维的引火线。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媒体创造宽松、各谐的环境和氛围,创设问题的情境,把矛盾引入阅读过程,为加速思考,探求新知识提供内部动因。如语文教学《珊瑚》一课的导入时播放了一段由计算机拷贝剪辑的《祖国各地》片断,介绍我国南海诸岛概貌情况,并配上音乐与解说词:辽阔的南海领域,有许多美丽的小岛。它们像颗宝石镶嵌在蓝色海面上。这就是祖国南海诸岛。可是你知道这些宝石是谁营造的吗? 饶有趣味的悬念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生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并由此开启了思维的大门。

在一次语文作文教学中,我利用Flash制作出多媒体课件——“一棵柳树树皮起皱脱落”,我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感想。学生起初不知从何入手,教师采用发散思维启发他们:“柳树的皮为什么会脱落?”同学们看看图片互相讨论,一致认为树皮之所以会脱落是因为害虫侵蚀,柳皮病入膏肓。我再次点击图片,展示动画,柳皮慢慢脱落,冬去春来,又长出新的树皮和枝叶。同学们一下思维活跃,有的说树老了,完成自己的使命,奉献一生,鞠躬尽瘁。有的说,柳树不服老,要长新的树皮。还有的说由于大气污染,水土流失,柳树无法适应恶劣的环境,我们要注重环保……学生各抒已见,题材丰富多彩,表现手法也不拘一格,可以就这正是学生发散思维的智慧结晶。可见,计算机媒体的应用,不仅仅是反映了教师对教材储存的静态信息及蕴含于静态信息之中的思维方式的全新开掘、设计与利用,也不仅仅是教师把图象简单呈现在学生视野中,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信息的开掘、设计、利用之中产生并形成的认知信息本身有智能化吸引力、启发力,提供给学生的是开启学生探索思维的全身映像。学生头脑会受到全息映像的引发而产生探索思维,达到与教师思维同步发展的共鸣作用,或者在顿悟中超越了教师提供的思维空间。

三、利用计算机媒体创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素质教育要求教学环境精心设计、全面构造、周到安排。它要求内容上求“实”,训练上求“活”,方法上求“趣”,学生学得有趣、有情、有味。教师在设计制作教学软件时,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图形、文字、声音、动画等各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组织、可储存、可操作和可控制的多媒体信息的集成环境和交互系统,增强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利用计算机的逻辑推理,诱发学生去思考问题和强化记忆,诱导他们去寻找并发现错误所在,最终获取正确的结论。计算机媒体为“情境教学”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它不仅具有普通计算机的存贮记忆、快速运算、逻辑判断功能,而且具有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动画以及视频图等进行及时处理,变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的功能。如:在教学《荷花》这一课时,我遵循计算机媒体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制作了课文画面,画面清新优美,真可谓“画中有诗”,给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视觉印象,配上感染力的朗读,唤起了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可谓“先声夺人”。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了美的情趣,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教师富有激情的话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中,增强了主体感受,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多媒体技术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世界风土人情;真实再现遗传变异,原子裂变;使学生走入过去时光重温历史事件……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机融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紧密连接。

四、利用计算机媒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这就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构建问题情景,设计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练习和实践,指导学生独立进行探索,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教师在设计制作教学软件时,首先考虑符合自主学习原则,因此软件都具备了以下特点:

1、内容的详细性与讲解的层次性。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有较丰富的事例,并辅助以图形,讲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错误,配以针对性说明。

2、明确的目的性。在每一门课及每一章节的开始,提供详实的材料,以使学生了解本课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

3、注意知识前后联系,设法启发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有关内容,做到温故知新,融会贯通。

4、及时进行练习和检测,并给出恰当的评价,并根据结果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辅导并调整进度和难度。

实践证明:计算机媒体的应用对课堂教与学的关系也产生了变化。教师讲的少了,学生思考的多了;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学习过程从传统的传授知识变成让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增长知识的过程。这不仅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既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五.利用计算机媒体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语文资源。而计算机媒体在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上大有作为:计算机存储容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强、处理速度快、可交互对话和逻辑判断,通过对理论概念辅以形象化、生动化的显示与剖析,可减少教学中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授课效率;优秀的教学软件集中了众多教育专家的智慧,比较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再有,计算机网络为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了保证,一旦教室与教室、实验室与实验室、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家庭等之间形成网络,教师与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进行教学、交流和讨论,可以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加强获取知识能力;利用计算机媒体的随机性可充分巩固新知识。如:在学生理解了本节课的内容后,用计算机随机给出一些习题,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可以随机出现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等,还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程度出题,因材施教,学生回答对了,显示出“做得好,真棒!”,答错了,显示“加油哇!或“不要急,想再来一次吗?”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将计算机技术引进教学中来,极大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和教学模式的改变,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