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语文的成功来源于广泛阅读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6-11-10

语文的成功来源于广泛阅读

——谈如何备考语文

张祥云

同学们进入高中以后,备考是一项日益紧迫的任务。就语文的备考而言,着重是围绕“阅读”与“表达”两方面而进行,其中“阅读”是基础性的工作,它决定着“表达”内容的广泛性、丰富性和深刻性。缘于此,本文想围绕“阅读”这个话题与高中学生朋友谈一谈“如何备考语文”。

要想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大家首先必须搞明白“阅读”的类型、内容和方法,因为备考时的阅读,侧重于“功利性阅读”,不同于平时的“消遣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这就需要大家有极为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当然,并不是说“消遣性阅读”与“发展性阅读”高中备考时不需要,反之这些恰恰是对“功利性阅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因此,三者各有千秋且互相作用。从高考“阅读”的层面来看,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是重中之重,它不仅涉及阅读与理解,还涉及阅读与表达,因此,高中学生在备考时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注意:

一、了解特点,有的放矢。高考的“阅读”材料一般是取材于课外,而取法于课内,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意在检测大家对课内知识的熟练掌握程度和迁移拓展能力。就“现代文阅读”而言,考查往往涉及对“文本”中字词的理解,句子含意的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分析、概括与评价等,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加以巩固与提高理解与表达能力。阅读时,必须尊重“文本”,一切从“文本”出发,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感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整体感知;另外还应遵从“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对局部内容进行探究和把握。方法上应以搞清区别为主,不能马虎。

比如高考中经常有以下设题:①文中画线句子应如何理解?②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③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样的作用?这三个题目应该说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搞清了区别,大家才能有针对性的作答。第①题就必须对画线句子中的“如何理解”作详细分析,比如“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一句中,“夜”、“路”就必须说清其“比喻义”,否则“如何理解”就没有真正落实;第②题画线句子有什么含义,只要将这个句子的具体内容说明白即可,当然必须结合上下文语境;第③题谈“作用”,则必须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入手,比如“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一句,“内容”上表明了他的“可有可无”,是悲剧性人物,“结构”上这一句则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表明孔乙己出场了,而下文孔乙己则没有出场。

再比如“文言文阅读”,材料往往出自“二十四史”,内容广泛而丰富,猜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只能从阅读考查的特点出发。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理解、文本内容的把握、作者的观点与态度的分析归纳、重点句子的翻译等,这几个方面都是我们备考的重点。从高考的文言文阅读现状分析,“浅易”是选文的准则,“考查点以中学语文课本学过的为主”是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必须把初高中十几册课本中的文言文搞得很透彻,尤以“前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中的选文为最重要,因为“二十四史”的后面许多内容都以“前四史”作为参考资料来编写的,内容也好,字词句也好,多有取法与效仿。当然,其他的名家名篇也要多加关注,因为其中许多词语非常重要。如近几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等、乘、务、寻、适、夺”等,都可以从中学课本中找到佐证,其中“等”出自《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乘”出自《诗经》:“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务”出自《过秦论》:“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寻”出自《桃花源记》:“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适”出自《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夺”出自《陈情表》:“舅夺母志”。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只有了解了“阅读”材料的特点,备考的针对性才更强,效果当然也才会更好。

二、梳理课本,把握要领。有的同学一谈到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水平的提升,首先想到的就是课外阅读,在这些同学看来,课外的广泛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而对于课本,他们往往是“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然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又有多少同学有机会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呢?据笔者调查,不用说教材附录中规定的课外阅读篇目诸多《堂吉诃德》《论语》《巴黎圣母院》《家》《大卫·科波菲尔》等名著,就连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是少有人有时间问津,这就出现了一个很“反常”的现象,语文课本不想读,名著没时间读,这样下去,你的阅读水平与能力能提高么?这就难怪大家写作时材料的千篇一律和陈旧了。科学家无一例外是爱迪生、爱因斯坦,运动员无非是刘翔、姚明,残疾人代表是张海迪、海伦·凯勒等。因此破解阅读上的误区就应该成为大家的备考重点。

针对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我的成功经验是:回归中学课本,梳理相关知识,既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又可以为写作提供大量素材。须知:课本的“本”是“根”的意思,只有把“根本”处理好了,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同时你可能还会有另外一个收获,如今把中学课本加以认真阅读并科学整理的学生日渐减少,如果你做了且高考作文中也将素材恰当合理地运用了,阅卷老师自然会对你刮目相看。具体做法是:分门别类,有序整理。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关“爱国主义”的典型材料有:《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就着雪吃干粮的故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国难当头之际,顾全大局,毅然出使,智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忍辱负重,“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苏武传》中苏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离骚》中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

又比如在困境中昂首挺胸、勇于面对生活的典型材料有:《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的求学经历。

关于“求学”与“立志”的典型材料有:《劝学》中的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二十个比喻;《游褒禅山记》中“于是余有叹焉。……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其孰能讥之乎”;《师说》中关于择师的标准、态度等。关于“勇敢”“机智”的材料有:《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家庭小事谈及国家大事的敢于进谏之举;《唐雎不辱使命》中唐雎面对残暴的秦王斗智斗勇的壮举;《鸿门宴》中刘邦与项羽斗智斗勇的惊心动魄的动人场面等。

另外关于“感恩”的话题,课本上则有《陈情表》中李密对于祖母和皇上的肺腑之言;关于“仁义”“仁政”的话题,课本中有《孟子》《论语》《指南录后序》《过秦论》等典型材料;关于“明志”,课本中更有一大批的经典诗文等。这些取自于课本且具有鲜明特色的生动材料,既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又可以帮助我们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三、强化归纳,建构知识。阅读其实是一种经验,有的人之所以每天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他养成了一个好的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当然,更好的阅读效果还需要有更好的方法来支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了。强化归纳,不断总结,方能建构起一座知识的大厦。比如对古代诗文的阅读,我们接触了不少,如果归纳一下,就会发现总体上有以下几类:

①咏物诗。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直写物象,绘形绘声,浓妆淡抹,以求逼真或传神;二是托物寓意,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抒情言志。可分为:表现时代和社会状况的,如《诗经》中的《硕鼠》;抒发愁情幽愤的,如杜牧的《早雁》;托物言志的,如屈原的《橘颂》;写政治仕途及个人节操的,如柳宗元的《江雪》;表达喜好和情趣的,如贺知章的《咏柳》;借物来讽喻的,如罗隐的《金钱花》。

②山水诗。山水诗就是诗人把山水景物、田园风光以及人文景观作为对象,加以生动形象的描摹刻画,使之成为世人抒情、表情达意、寄托理想、娱乐遣兴的有声有色的画卷。南朝的谢灵运被誉为山水诗的鼻祖,唐代是山水诗的高峰,宋时也多有大家名篇。

③民生诗。诗作真实生动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抒发诗人对生活的真挚感情。可分为:反映劳苦大众和不幸人民生活状态的诗,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描写女性痛苦的诗,如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反映儿童的苦难生活的,如汉乐府的《孤儿行》;反映知识分子的生活及思想的,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反映国计民生、生产劳动、风俗习惯的诗等。

④送别诗。按内容可分为:直接写别情的,如李白的《送友人》;间接写别情的,如杜牧的《赠别》;写送别的环境,以景写情的,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送别时场面、人物语言、动作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回忆相聚时的欢娱,遥想分别后孤寂的,如柳永的《雨霖铃》。

⑤思乡怀远诗。按形象可分为:对故乡或故国饱含思念之情的,以李煜为最佳代表,如《相见欢》;对亲人故友倍加思念的,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天末怀李白》;出征或他乡为官的,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范仲淹的《渔家傲》;思妇的,如白居易的《长相思》。

⑥边塞诗。反映边塞战争的诗:誓死御侮、立志报国的诗,如陆游的《书愤》;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诗,如高适的《燕歌行》、李贺的《雁门太守行》;揭露边敌烧杀劫掠、给百姓带来劫难的诗,如杜甫的《悲陈陶》、杜牧的《河湟》;揭露非正义战争,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严重负担和灾祸的诗,如杜甫的《兵车行》。了解了这些内容,再把握了这些诗的表达方式,我想阅读的效果一定会不错的。当然,就诗歌中的一些特殊意象也可以加以归纳,如:梅、菊、荷、兰草、牡丹、柳、美人……,由于它们有某些特定的含义,因此归纳以后,对于我们的阅读理解很有帮助。至于文言文阅读中的归纳,那更是必不可少,因为零碎的文言知识和文言现象在归纳后会有“1+1>2”的效果。如实词“适”:①女子出嫁(始适还家门);②到达(而吾与长子迈舟行适临汝);③刚才(适得府君书);④适合(处分适兄意)。“被动句”的形式:①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②于(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③主观被动(帝感其诚、羊子感其言)④客观被动(兵挫地削)。虚词的考查在考纲中明确为18个,大家应尽可能地在阅读中加以收集整理归纳一下,从近几年高考中的文言虚词考查题型来看,主要是以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来命题,总体难度有所降低,如果大家对课内的重点虚词把握得不错,那对于解题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四、扩大视野,开阔境界。前面重点是从阅读与表达、阅读与理解的角度谈阅读备考,下面我想对高三备考的同学谈谈课外阅读的问题。因为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为高考而高考,不仅心累,而且有时会对许多现象产生反感,因此,高三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还应该多一些有益的课外阅读。这种阅读应体现时代性、幽默性、即时性、广泛性。

“时代性”即阅读能反映日常现实生活,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与生活气息的好文章。如《时文选粹》、《青年文摘》《读者》一类书籍,上面有不少见解独特、思想深远、角度新颖的好文章,多读会对我们的生活、学习、思想有所启迪,更会对我们的高考写作有所帮助。因为“立意新颖、思想深刻”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重要内容,有了这些时代元素,我们的作文写作会有许多特色的。

“幽默性”即阅读在构思与语言方面很有启智作用且在表达上给人以轻松、愉悦感受的好文章。如《幽默大全》《中外名人演讲录》《幽默与讽刺》等,这类文章往往短小精悍,思想深邃,语言幽默、诙谐、风趣,很有启发意义,平时多读这一类文章,既会让我们紧张的高三备考生活暂得轻松,又可以让我们对语言的表达多些幽默成分的熏陶,可谓一箭双雕,好处多多。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固然是重要的,但“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表达上具有了幽默的鲜明特色更可以令你的文章活色生香。

“即时性”即随时随地地阅读,尽管我们平时不会刻意为了什么去阅读,也不勉强自己去阅读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但高考来临时我们还是要有所准备的,否则到时我们准备的材料不是过时的,就是与时代不合拍的。这时的阅读就应体现“即时性”。比如身边的杂志、自己喜欢的报纸,甚至是高中作文选,随便翻翻也行,深入其中也可以,但有一点必须明白,这种阅读不能漫无目的,更不是无聊时的消遣,而应该读出其中的“味”来,只有这样,阅读才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广泛性”即广泛阅读,不能只局限于某一类或某一领域,历史、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学、科技、军事、体育等皆可,有的了解皮毛即可,有的深入其中才行。“广泛性”体现的更多是“面”,这种知识面,既是高考中“科技文阅读”所必须面对的,也是写作表达中所必须强化的,因为写作表达考查的是全方位的知识与能力,你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当然会为你的作文表达增色不少。因此,广泛的阅读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这里必须提醒大家的是,你一定要养成在课外阅读时做摘录、剪贴等记录的好习惯,好的文章、好的素材、巧妙的构思、优美的语句,哪怕是一两个运用极佳的成语,只要你记录下来了,将来总有用得上的时候,如果你还能分门别类地加以记录或整理,那就再好不过了。这是经验之谈,你们可别小看了这些。

当然,围绕“阅读”这个话题还有许多内容可以谈一谈,但我认为,对于高中的备考学生来说,以上四点是比较重要的。我想:如果大家能在平时的备考中依照着去做一做,还是会有不少好处的,但愿这篇拙文能对备考中的你有所启迪。(发表于《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