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阅读:让语文学习激情飞扬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16-11-10

阅读:让语文学习激情飞扬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祥云

清代钱泳《履园丛话》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见阅读对一个人是多么重要。就中学生阅读而言,它包括“消遣性阅读” “学习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三者各有千秋且互相作用,其中“消遣性阅读”与“发展性阅读” 是对“学习性阅读”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学习性阅读”介于二者之间,更加现实和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未来发展。

“消遣性阅读”,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消遣,这种阅读也叫浅阅读,为的是快捷获取某些信息或消磨时光。生活中,一些学生课余喜欢阅读童话作品、言情小说、校园作品、武侠小说、故事会、时文等,较多关注的是作品的故事性以及作品中人物与自己内在思想性格的契合度。消遣性阅读中,大部分人会被作品的内容所吸引,因为阅读追寻的是情节发展,尤其喜欢波澜起伏及故事的新鲜感。还有一些人喜欢阅读专业性的书报,如关于历史、文化、科技、新闻等等。中学生阅读这类书报往往是兴趣使然,因此读起来比较自觉,最大的好处是拓宽了知识面,调剂了繁重的业余生活。但如想从中更多受益,不妨从做“阅读笔记”开始,好的语句、场景、构思皆可,写读后感则更好。

“发展性阅读”以人的发展、人的社会化为阅读目的,以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养成为重点,突显“阅读是学生生命存在的重要方式”,强调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和多元化,是以整个社会作为阅读的大课堂,强化从语文学科阅读向其它学科和社会生活拓展,它贯穿于人的生命活动的全过程,涵盖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说,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因为它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认知,可以说这是中学生阅读的最佳境界,而阅读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和有关天文、地理、历史、自然、社会的“杂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摘录、笔记、读后感等等形式都是非常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性阅读”是中学生目前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也是课堂阅读的主体,文章一般较短,突出理解和表达,因为有应对考试之义,因此打上了“功利”的烙印。从能力训练角度来看,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是学习性阅读的重中之重,它不仅涉及阅读与理解,还涉及阅读与表达,这类阅读要关注以下内容:

首先要了解相关文体的不同阅读要求和阅读规律,做到有的放矢。“学习性阅读”以课内阅读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意在检测对课内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课外知识的迁移拓展状况。就记叙文而言,往往涉及对“文本”中字词的理解,句子含意的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分析与概括等,因此,阅读时必须从“文本”出发,对作品的主题、思想、感情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整体感知;另外还应强化“语境”意识,遵从“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对局部内容进行探究和把握。如《藤野先生》开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其中的“标致”如果单独理解是“漂亮”义,但在这里,结合上下文,明显带有讽刺的味道,就是“丑陋”义了;又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一句,其作用明显是“承上启下”,其中“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承上,表明上文写孔乙己“使人快活”(笑料)的可悲,“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启下,预告下文孔乙己没有出场,为什么他没有出场,他的可有可无的悲剧由此可见一斑。

就议论文阅读而言,首先要找出其论点,接着要分析相关论据状况(如:事实论据、道理论据等等),最后要看看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证的(如: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立论、驳论等等);说明文阅读则要牢牢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注意说明的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说明的方法(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摹状貌、列图表等等)以及说明语言的特点(生动、平实等)。

小说阅读则要从人物、情节和环境三要素入手,“人物”要关注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其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如何体现的是重点,它往往需要我们深入文本,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活动(分为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类,需要区别对待)等等来加以具体分析,如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个旧知识分子,他的性格特点包括迂腐、清高、死要面子等等,而这些特点又主要通过他的“回字有四种写法”“排出九文大钱”“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等等细节得以体现的;“情节”要关注故事发展的全过程,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部分,至于情节发展的特点,则要注意倒叙和插叙、伏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等,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根据狗是或不是将军家的这一基点而不断改变自己的面孔,情节曲折变化多端,主题也在其中得以集中表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更重要,如《孔乙己》中的“咸亨酒店”就是一个典型的场所,它是旧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缩影——有钱人和没钱人、短衣帮和穿长衫的等等各色人活动在其中,他们的言行举止无不显示出当时社会的种种特点,因而更加典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总之,文体不同,阅读的侧重点也应有别。

其次,因是学习性阅读,就涉及到答题技巧问题,即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表达不能笼统,如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我们不能简单地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请问作者的“情感世界”又是什么?),如果表达为“运用比喻,用江水喻愁绪,突出了诗人的愁绪之多、之浓烈、之连绵不绝。”就比较具体和完整了。文言文翻译亦如此,必须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另外,表达要讲究简洁有序、分条分点,这既是阅读的好习惯,也是表达的好习惯。

总之,“消遣性阅读” “学习性阅读”“发展性阅读”三者息息相关。消遣性阅读关注文本内容维度,强调快速获取基本意义,并以知识呈现为基本特点;发展性阅读强调阅读内容的广泛性和多元化,以整个社会作为阅读的大课堂,重在阅读面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学习性阅读则重在理解、表达和技巧方面。可以说学习性阅读如果不以消遣性阅读和发展性阅读为基础,其拓展势必被局限在狭隘的范围内,如果学习性阅读不能提升为发展性阅读,在能力迁移上也将无法实现,因此中学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对待三种阅读的方式并且注意找到三者的平衡点和结合点。

(发表于《初中生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