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教人〔2016〕85号 芜湖市教育局关于组织实施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直属各单位和学校(民办学校),安师大附中、附小、附幼: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的通知》(皖教秘师〔2016〕34号)文件精神,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芜湖市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的通知》(芜教人〔2016〕84号)文件要求,制定《芜湖市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指导方案》,其中,2016年度我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纳入校本培训,按照市人社局《关于开展2016年度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培训工作的通知》(芜人社秘〔2016〕137号)文件规定,培训内容为必修课《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文明发展》。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县区、各单位和学校按照本学年度全员培训通知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芜湖市教育局 2016年6月22日 芜湖市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教师 全员培训指导方案 为做好芜湖市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实施2016—2017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的通知》(皖教秘师〔2016〕34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一、培训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习师德规范文件与法律法规,着力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水平与法制修养;引导全体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学习与研究教育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等政策,以及年度主题培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规定的研修专题,着力提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政策研究水平与教育教学(保育教育)能力,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培训对象 全市普通高级中学(含中职学校文化课)、初级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内容 (一)师德教育与法治教育 师德教育要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研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的通知》等,牢固树立职业理想情操,自觉践行师德规范,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主动适应教育发展新常态。 法治教育要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将依法治国的理念、原则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实增强教师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教育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必修内容。 (二)业务培训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重点学习教师专业标准与学科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理论,德育工作常规与学生教育,班级工作常规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常规与学科教学技能,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等。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1)年度主题培训内容 高中教师研修内容:聚焦高中考试评价改革背景下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重点学习和研究高中考试与评价改革政策落实,以及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研究与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等。 初中教师研修内容:聚焦初中生考试评价改革背景下深化学校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研究,重点学习和研究初中考试与评价改革政策,以及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研究与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等。 小学教师研修内容:聚焦有效教学研究,了解考试与评价改革政策,重点学习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研究与解决、信息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等。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以能力提升为着力点,重点学习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政策、学习专业发展规划设计、保教活动案例研究、幼儿学习叙事研究、家园合作行动研究。 (2)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内容 围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和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以教师自主选学为主。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中小学教师研修内容:基于考试评价改革背景下深化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重点研究考试招生与评价改革政策,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指导与叙事研究、学科课堂学习与课例研究、学习评价与行动研究、校本教学研修问题研究与解决、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知识和方法,学科教学微课程开发研究等。 幼儿园教师研修内容:基于能力提升研究,重点学习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政策、学习专业发展规划设计、保教活动案例研究、幼儿学习叙事研究、家园合作行动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活动设计整合知识和方法的研究、幼儿教育软件的应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与园本研修研究等。 四、实施要求 1.统筹设置培训项目。各地要统筹设置本地培训项目,科学制定培训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绩效目标。要以促进教师持续发展专业能力为根本,推进主题式全员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相融合,将集中培训、送教下乡、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全面提升培训绩效。 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120学时。其中,集中面授培训不少于60学时,“影子学习”不少于60学时。 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培训学时不少于72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4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16学时,校本研修不少于32学时(含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共课16学时)。 教师参加“国培计划”或省、市、县(区)级专项培训项目,超过72学时,免于参加本学年其它类别培训。超过40学时不足72学时,需参加当年的校本研修。参加“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全员培训,学时达到或超过50学时的,认同为全员培训的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学时数。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获得毕业证书当年按72学时予以认定,并免于参加当年其它类别培训。教育管理干部参加国家、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干训,比照教师培训免于参加相应学时的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公共课为必修科目,不得免学。 骨干教师研修提高培训。按照本学年度市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由“市级专项培训”、“培训者、培训管理者培训”项目专项实施。 2.细化培训实施方案。各地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基层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等实际问题,以改进教学行为为基础,提升教学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深入基层学校和教育教学现场,开展需求调研与诊断,找准教育教学突出问题,明确不同发展层次教师培训需求,建立相对应培训需求“菜单”,并根据“菜单”细化全员培训实施方案。 创新培训模式,推行混合式培训。在职教师岗位培训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高中教师和市区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县镇和农村学校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送培送教+校本”模式,鼓励县镇和有条件的农村学校教师培训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采取参与式、案例式、情景式、探究式等多种方法组织开展培训研修活动,落实问题讨论、互动交流、过程体验和实践模拟等培训活动。 实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要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实施意见》(皖教师〔2014〕9号),结合年度全员培训主题,一体化建立支持服务体系和设计培训实施方案,推进全员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相融合。培训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规范遴选课程资源。选好优质培训课程资源是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基础。市教育局参照《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2015-2016学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课程资源遴选指导意见的通知》(皖教秘师〔2015〕27号),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招标评审机制,成立全员培训课程资源遴选专家委员会,严格程序、严格评审、严肃纪律,遴选出优质课程资源供我市教师全员培训使用,并报省教育厅师资处备案。 4.强化培训过程监管。各地要切实加强全员培训工作实施的组织领导,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监控、培训质量监测和业务指导。建立全员培训实施监管制度,落实监管责任,明确监管流程,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方式,对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实现过程监控的常态化,确保实现全员培训绩效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