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意见
皖教秘〔2013〕226号
各市、县(区)教育局:
加强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认真做好实验教学工作,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现提出以下意见,请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经费投入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办法》等相关要求,把中小学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学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管理机构,明确分工和责任,认真抓实抓好。
(二)各市、县(区)教育局要按要求落实经费投入,建立开展实验教学的长效经费保障机制,保障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转、维修维护和实验易耗品的及时补充等。
(三)学校要确保不低于公用经费支出的10%用于开展实验教学所需经费,保障日常用电(水)、设备维护、购买实验耗材、教师培训等费用。
二、加强培训,专业引领,切实提高实验教学人员的水平
中小学校应设实验室管理员岗位。实验室管理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以上相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实验室管理员的编制在学校教职工总编制内解决,可根据从事实验室管理的工作量进行设定,在业务考核、工作量核定、职务聘任、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与其他学科教师统筹考虑,同等对待。要充分考虑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积极为实验室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依据实验室工作特点和个人实际能力、贡献,对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并作为聘任、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
实验室管理员应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中,坚持培训上岗制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实验室管理员培训计划,加强对实验室管理员的培训工作。培训工作要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实验创新能力、自制教具能力、理论研究能力、科学运用教学手段能力、实验室管理能力等六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努力建设一支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较强操作技能、熟悉教学、善于管理的实验教学人员队伍,培育一批实验教学学科带头人,并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三、规范管理,加强应用,充分发挥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使用效益
(一)规范实验室管理。
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要有一名学校负责人分管学校的实验室工作。对实验室工作应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经费有落实,及时解决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验室要有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并保证各项管理制度得到切实落实。要保持科学、文明、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科学制定实验操作程序。
各学校要高度重视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实验室应配齐配足常用的安全防护用品。要制定实验室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有处理突发情况的有效应对措施。要特别重视用电、防火安全和危险化学药品使用安全,确保教师和学生的人身安全。要定期对学生开展实验安全教育,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掌握实验伤害救护常识。
(二)规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
学校要建立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财产账册,每学年应对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核查清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真实地反映学校装备状况,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要建立健全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药品)的存放管理制度,以分类科学、方便使用、存放有序为原则,分室、分柜、定位存放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化学药品和仪器要分开存放,并贴有醒目标签。易燃、易爆、剧毒药品,应易地单独放置,并安排专人保管,严格执行领用手续。要根据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不同结构、性能和特点,做好防尘、防潮、防腐蚀、防曝晒、防蛀、防变质、防磁、防压等工作。按规定程序做好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报损、报废处理,并根据需要及时补充不足的设备和药品。要大力加强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维修、计量标定工作,使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三)规范实验室各类档案管理。
实验室管理工作应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应建立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等档案资料,对实验室的“建、配、管、用”情况进行跟踪记录,提高实验室的综合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实验室档案资料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也为评价和督查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必要条件。
实验室档案包括各类账册、管理规章制度、仪器设备借用登记、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技术资料、实验课通知单、实验室使用记录、实验报告以及其他有关实验室管理工作记录的资料和文件等。
四、加强实验教学,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加强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学管理和指导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强化对学校实验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学校要制定学期实验教学总体计划,严格实验教学程序,保证实验教学计划得到切实完成。要重视实验探究过程的指导,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育人功效。鼓励广大教师不断创新,努力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二)努力提高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学的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各地要鼓励学科教师和实验教师创新实践,自主开发实验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共享实验教学资源。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学全过程的管理、指导、监督、统计和评估,不断提高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五、建立考评机制,全面推动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督导部门要根据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等要求,建立健全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学的考核、评价和督导制度,全面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专项评估、考核、督导工作。要把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使用效益情况作为考核学校的一项重要指标,把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情况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努力推进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省教育厅每年将组织对市、县(区)和学校开展教学实验仪器设备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学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省教育厅对市、县(区)教育局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各级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要加强对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建设配备、管理使用和实验教学工作的指导,做好相好相关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安徽省教育厅
2013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