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阳光,分担风雨
作者:谷雨
内容提要:
无论学习成绩如何,每位学生都应感受到教育的快乐。然而现在社会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少年却给我们敲响警钟。健全人格的培养才是教育的本原,才是消除高分低能、逃学、厌学等现象出现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走出“关爱”的怪圈,师生共同撑起一片蓝天“共享阳光,分担风雨”要让学生懂得关爱的相互性,建设真正平等快乐的班集体。
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是让孩子的童年多留下一些童年快乐的回忆,多留下一些感动的痕迹,形成健全人格,感受到教育的快乐。然而在我们身边,却存在许多厌学、逃学的问题孩子,他们感受不到在学校受教育的快乐,享受不到集体温暖,为什么同在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感受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这不单纯是学习成绩影响的结果。目前许多教师、学生和家长仍旧过多的关注知识技巧的学习,忽视可以与学习相得益彰的自信、独立、刻苦、忍耐、责任心、耐挫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学生健全人格组成的重要部分,是学习的良好推动力。因此集体的温暖不仅仅是一次救助、一次捐款,而是教师和班级每个成员那种“共享阳光,分担风雨”的平等关系。
分享阳光固然美好,但分担风雨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绝大多数的家庭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当前的青少年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条件中成长起来的。同时,随着“只生一个好”的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实施,家长们对独生子女倾注了更多的关爱。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苦口婆心的对孩子说:“家里什么也不用你管,只要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情愿。”可是父母的全力以赴并没有换来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现在的孩子们能够分享阳光,却不愿分担风雨。相应的在学校里我们也很难再看到同学们齐心协力热火朝天的扫除场面,每次大小考试也总有学生忘带准考证或其他考试必需品,而此时班主任则充当了劳动监督员、考场救火员的角色,使现代班主任工作不再是从整体上整顿班级、建设特色集体等实践研究,而是被个别学生的一些小事琐事缠身,一天下来精疲力竭,因而许多老师对班主任工作有一种畏惧感并形成恶性循环。
由此也暴露学生对自我、对集体责任心的缺乏。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与不健全的人格成正比,相反父母的意志决定了孩子被动的性格基调,他们被父母的关爱之网重重笼住,伸展不出稚嫩的双翅,因此学校不仅要帮助家长走出“爱”的怪圈,而且要在校园生活中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分担风雨的意识,这个重任就压在了班主任身上。
一、在学习习惯养成中培养分担风雨意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每位学生成绩的好坏都关系到集体的荣誉。教师应在每一堂课中渗透与课堂教学知识相关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的长期受到教育的影响。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抓住学习习惯培养的每一个时刻让学生清楚作为一名学生,有责任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品质,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教师应指导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听讲、回答问题、读书、写作业及做事认真的态度,教育学生学习不单纯从兴趣出发,要磨练自己的学习意志,在学习中能吃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课外培养分担风雨意识。
平时的卫生保洁工作中,让学生懂得个人的整洁就是集体的整洁,不乱丢乱扔垃圾废物,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理、自立的能力,教育学生懂得“劳动光荣,懒惰可耻”这一道理。同时要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出色完成。让每个学生有意识的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激发学生“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经历风雨,共享阳光”的良好感情,形成“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的理念,这样学生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融洽和谐,使集体共同奋进,同时个人也会感觉心情舒畅,充满上进的力量。
不仅仅在班集体中培养分担风雨意识,更要上升到国家意识,做到心中有祖国,培养同学们“大爱之心”,确立明确高尚的学习目的,形成学习强大的推动力。
许多人的平庸,原因在于没有明确高尚的人生目的,只是昏头昏脑的活着,不知道追求什么,许多学生学习成绩差,产生厌学情绪,出现逃学现象,原因也在于没有明确的、高尚的学习目的。今天为了应付家长而学,明天为了应付老师而学,过两天为了应付考试而学,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室里闲坐着,被老师和家长逼得不得不学。但是要取得好成绩,就应由明确高尚的学习目的(也称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如同没有方向的航船,只是随波逐流,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统计显示,独生子女最具代表性的情感体验是孤独,他们强烈的渴求与外界联系,因此很容易被一些浅表的、物质性的事物所吸引而沉溺其中,例如网吧问题少年就是这种情感体验的产物,因此学校、家庭要加强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正确认识与引导,并创造良好健康的氛围,弘扬社会责任感,进行爱国教育。
理想远大的人,学习目的才高尚,学习动力才能持久,理想远大的人活得才开朗、豁达、乐观、有为。学生应从小树立为祖国学习的远大理想。
祖国同母亲一样,每个人只有一个。为报养育之恩,为了人性中最基本的成份——懂得知恩图报。为了自己的成长、学习、工作我们也需要爱祖国。唯有爱我们才能在祖国的土地上汲取乳汁、营养;唯有爱我们才能在这块土地上发展自我的道路和途径;唯有爱我们才能有能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和战场。只有爱国的人,灵魂才有了归宿,人格才健全,才高尚,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国家富强我们才活得更有尊严。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光芒至今闪耀。
班主任从宏观上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细节上经常与孩子敞开自己的心扉,讲讲自己在管理班级这个大家庭的苦恼、工作的困惑,不仅有利于教学相长,而且使孩子从小懂得大人的辛苦,产生为家庭、为班级、为父母、为老师分担忧虑的愿望,同时也明白尊敬师长,减轻师长负担也是他们的责任。这样他们就更早的自立、自理,减少依赖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爱国主义教育也会在此基础上逐渐产生实效。
在和平的环境里,在家庭经济条件都比较好的现代社会,师生之间不可能有战争年代生死与共的那种感情,也难以有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那种教师为学生献出生命的机会。更多的还是在这种平平凡凡的日常生活中播下的一粒粒平平凡凡相互关怀的种子,我们不能因为平凡就不重视它,甚至忽视它。教师一定要善于在平凡中,在小事中播种关怀小事的感情,同时也要播种学生关怀师长的种子,一点点浇水施肥,共同成长为参天大树。使同学们生活在幽深茂密长满相互关心的感情的森林中,共享阳光,分担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