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
来源:安徽教育宣传网
□阜阳四中 傅晓琳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与学的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目前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提的问题渐渐多起来,还有一些问题教师一时难以回答,让教师感到很尴尬。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面对学生的质疑呢?
一、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结果,是兴趣的使然。质疑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事实证明,越是敢于质疑的学生,其主体作用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例如在我给学生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时,学生质疑:
(1)教材中上明明写着:“……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为什么却说南昌起义的结果失败了?
(2)教材上写的是“……1928年4月,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这句话里应该有三支军队,《同步练习》写的也是三支军队,可是教材中却又写着“两军会师后,……”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3)教材中“两军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第一支队伍为什么不叫第一军而叫第四军?
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类似这样的质疑有很多。通过对教材的质疑,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气氛浓厚起来,同学们或交流、或讨论、或争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谓真正的知识,就是对知识有深刻地理解,并且把知识多次地反复地思考过。实践证明,通过对疑问的解决,不仅使学生对这一课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掌握,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能力。同时也使教师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
二、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和学生一起成长
教师也并非事事皆通。新课程本身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就是一种挑战,新的历史教材内容大大压缩,许多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需要教师适当拓展和补充。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质疑空间。例如:我在上《难忘九一八》(《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当学生阅读“九一八事变”这一框内容时,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教材中写道:“……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攻……”那么当时的柳条湖一段路轨属于中国还是属于日本?还有的学生推断:当时日本还没有占领我国东北,柳条湖一段路轨应当属于中国,就算日本所污蔑的柳条湖一段路轨为中国人破坏,可是中国人破坏自己国家的铁路,与日本有什么关系?这不能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借口。
听着学生的议论和质疑,我不得不惊叹学生的洞察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因为新教材删去了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这一段历史,学生不了解东北曾是俄国的势力范围(俄国修筑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为中东铁路的支线)。新教材更没有提到日俄战争(俄国战败,铁路被日本所占,改称南满铁路)。所以我当时对这位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很高的评价。正是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这些疑问,使简单枯燥的历史教科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学生们对历史感兴趣起来。这不正是历史教师期盼已久的效果吗?因此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千万不可用“书上这样写的,你就这样记。”或者“不要想到教材外面去”等语言或者用不感兴趣的眼光来制止、压抑学生,千万不可压抑、扼杀学生的质疑精神!
质疑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我认为要做到勇敢接受学生的质疑,不仅要从思想上抛弃“师道尊严”,放下“居高临下”的姿态,而且要提高业务素质,多钻研,勤阅读。教师要抱着谦逊的态度,坦诚地和学生交流,相互促进,和学生一起走进新课程,和学生一起成长。
三、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共创和谐的师生关系
由于我们学校条件有限,学生一般又都比较贫困,这些都给学生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又加上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所以出现钻牛角尖现象,偏激甚至错误的观点都是难免的。例如:我在讲述《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这一课时,我书写的板书:
二、新世纪的曙光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作的贡献?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突然,卢广银同学说:老师你错了。“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作的贡献”应该改为“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所做的几件事。”
我说:“说几件事”也可以,说“贡献”也可以。
卢广银:不可以,说“几件事”,答案才能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创办《每周评论》。说“贡献”答案只能是“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
我说:一个人的贡献就是通过他所做的事情体现出来的。
卢广银:“所做的事情”和“贡献”是不一样的。
我看一会也说服不了他,只好说:回头大家查一查字典,看一看字典对“贡献”是怎么解释的,“贡献”和“事情”有什么不同,然后再讨论,卢广银,你看怎么样?
卢广银点头答应。
再例如在我给学生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时,课堂上我让学生就“当时中国应该还是不应该出兵”的问题发表意见。学生们立刻又争论起来。言不出兵者居绝对少数(3人)。学生们在激烈的争论……
突然卢广金同学站起来说:不该出兵,因为抗美援朝是非正义战争。
我连忙追问:为什么说是非正义战争?
卢广金:美国打朝鲜是通过联合国决议的。
我问:联合国当时被哪国操纵?
卢广金:美国。
我又问:既然被美国操纵,那么联合国只可能代表哪国利益?
卢广金没有直接回答:我认为美国没有侵略我们,而我们却到朝鲜与美国作战,我们就是非正义的。
我仍然显得很有兴趣:请你翻开《地图册》,再看一看美国空军袭击范围,有没有进入我国东北境内?
卢广金:我们和朝鲜是邻国,美国虽然空袭到我国境内,也是难免的,也不能说明美国是有意侵略我们。
我还是不动声色,反问:那么,你说说美国第七舰队阻止我解放军解放台湾是不是对我们的侵略?
卢广金:沉默不言。
我看得出他还是不服气。卢广金的学习成绩是年级前几名的学生,历史成绩每次考试也都在90分以上,可他也是最好和我“拧”的学生之一。我课后反思:抗美援朝,保家为国,是我们这一课的核心思想,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爱戴,他怎么会有这种观点?为了彻底地转变他的思想,我又准备了一些材料:“美国的一位将军曾对当年中国出兵朝鲜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某个强国入侵墨西哥,从而靠近了美国边界,那么美国国会不出5分钟就会宣布参战。’他的这一观点在古巴导弹危机时得到进一步验证。”“古巴导弹危机”,“美国两次入侵伊拉克”,分别说明当美国的邻国受到其他大国军事控制的时候,美国也会作出强烈反应,甚至采取战争手段;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是美国侵略他国的惯用手段。当我又用这些材料与卢广金交流讨论时,他终于笑了,说了一句“明白了”。
因此,对于学生的有些偏激的观点,教师不可以不屑一顾、制止、批评甚至讽刺挖苦。相反更需要教师冷静思考,广泛收集资料,和气、耐心地进行启发、引导。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老师,而把学生视为朋友的那种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把自己视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探究,并且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欢迎他们与自己争论。即使是钻牛角尖或者是错误的观点,教师也是耐心引导,不可以“影响完成教学任务”而制止,更不可强制性要求学生接受自己或教材的观点。宽容对待学生的质疑,不仅体现教师的道德素质,而且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原载《安徽教育》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