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科学实践育人专题研讨活动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顺利召开
本网讯(教科研室 文/程增艳,图/李居旖)5月16日上午,中学生物学科学实践育人专题研讨活动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下称附中)第五会议室召开。安徽省教育教学研究院生物学教研专家、正高级教师钟能政,芜湖市教科研所生物教研员吴志强,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胡好远院长、生命科学学院陈冬生副院长、韩菲副教授、王宝娟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徐晓蓉以及附中校长毛宣海、教科研室副主任顾涛、生物组知名教师等出席本次研讨会。报告会由顾涛主持。
研讨会伊始,毛宣海对各位专家莅临指导交流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指出,附中一直坚持在课程、教材、教法和评价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做到课程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附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力争在课程实施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制度创新成果,切实发挥附中在安徽省乃至全国教育方面的辐射引领作用,切实提升附中科学教育水平。
顾涛进行了“学思做融合:中学生物学实践育人探索”成果汇报,从项目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以及效果反思等方面,向与会专家做了详细的报告。他介绍本次学科专题研究的背景是针对当前中学生物学教学在实践育人方面存在忽视实践、资源不足和路径单一的问题以及专题组对未来教育特别是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问题的担忧与思考。专题研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科学观念、实践创造、社会责任和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为解决问题,实现研讨目标,专题项目组提出以培养“美丽中国建设者”为核心,通过“学思做融合”的科学实践育人方式。创设情境搭建、小组合作、头脑风暴等策略实施,并构建了科学实践育人共同体,强调学校、家庭、社会的协同作用。在汇报中顾涛还展示了附中多年来在实践育人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时反思了教研理论和推广上的不足。
在认真听取成果汇报后,与会专家进行了点评。吴志强指出,此项目研究最大的亮点是项目研究过程并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走出教室、走进高校,加强了与实际教学的对接,增强中学与大学的互动,为生物学科的创新素养培养提供了新思路。陈冬生、胡好远等则从实际内容的角度建议将题目进行修改。韩菲、王宝娟、徐晓蓉也就项目成果、项目的说服力以及专题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和讨论。
钟能政总结时对项目成果表示充分肯定,并提出有效建议。他表示,要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整合,梳理初高中教材实验,并与自己的资源进行整合;要将高校实验室、社会资源、教师团队等资源一体化。
研讨会上还对附中生物学科六个在研的相关课题进行了讨论。具体包括毛增辉《基于强基计划下生物学竞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顾涛《基于 STEAM 教育的高中生物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方大伟《基于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培养的学校课程开发及基地建设》、方大伟《基于智慧课堂的高中生物学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方大伟和季学涛《基于高中生物学社会责任培养的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芮金龙和徐丹丹《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学定量实验的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深入剖析了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改进和深入挖掘的方向。同时,这次活动必将推动附中课题项目研究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深入化,进一步提升附中的教学和科研品质与水平。正如毛宣海在会上所表示的:附中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社会各界共同携手,积极推进各项工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共同推进科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