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中学

安徽师范大学孙德玉教授做客萃文讲堂谈“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成长”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讲座

预审:博达-刘亚芸 发布时间:2020-05-29

安徽师范大学孙德玉教授做客萃文讲堂谈“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成长”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讲座

本网讯(附中 李居旖)开展“以案示警、以案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加强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学校教师师德素养与专业成长。5月27日下午在育英楼报告厅,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邀请安徽师范大学教学名师、教育科学学院孙德玉教授做客萃文讲堂谈“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与专业成长”暨“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专题讲座,全体教职工参加。副校长吴树烈主持讲座。

师德:教师必须承受之重。孙德玉表示,中国的教师队伍是一支忠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队伍,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是各行各业中最为敬业最为奉献的一支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他指出,师德修养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和教师职业人格几大方面。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必须突出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主题,最终落实在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与卓越的追求上。这也是教师美好生活的最好体现。

专业成长:教师发展的时代诉求。孙德玉指出,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专业。作为一种职业,教师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明确提出之前,教师更强调作为一种“职业”,在专业化程度上远不如律师、医生等。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行业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教师的成长或发展缺乏科学的、独立的评价机制。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情意(愿教)、不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能教)、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会教),通过实践和反思,从而实现专家型教师的终极目标。

诠释《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下称《行为准则》),展开警示教育。他指出,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部研究制定的《行为准则》,明确了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之举。他强调,“教师不仅是道德的化身,而且是父母的替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定政治方向、自觉爱国守法、传播优秀文化、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加强安全防范、坚持言行雅正、秉持公平诚信、坚守廉洁自律、规范从教行为。

吴树烈作总结讲话。他强调,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教师要有“师德”这个硬核,当每一个教师都有了“德性”后,个人会非常幸福,家庭也会更加和谐。并表示附中将继续依照“小荷工程、青蓝工程、领军工程、卓越工程”的培养方案,以“一年合格、三年成熟、六年骨干、十年名师”的培养目标,培养一支有师德、有专长的教师队伍。

通过此次学习会,教师们纷纷表示进一步认识到师德师风的重要性,认识到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的重要性,表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做好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榜样,坚守教育初心,担负起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把师德师风作为立身之本,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和法纪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