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语文的未来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祥云
经常有中学生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我的语文成绩怎么总是上不去呢,我也听课了复习了而且做了不少题目啊。而我会问他(她)这样一些问题:你早读课会大声朗读课文且及时把该背诵的篇目默写出来吗?你有上课记笔记回家整理笔记的习惯吗?你有每天先复习所学知识然后再完成作业的习惯吗?你有经常观察生活写写练笔重视口语交际的习惯吗?如果没有,就不要指望你的语文会学好了,因为你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语文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要有好的习惯。
叶圣陶在《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中把“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列为坏习惯之一。他又在《习惯成自然》中说“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诫我们,语文学习同样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语文学习需要我们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首先是朗读的习惯,即养成每天朗读(与阅读不同)文章的习惯,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本也可以是书刊美文。朗读的时候一定要大声,且需读准字音读出韵味品出文章的味道,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因为朗读时,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因此才会形成目观、口诵、耳闻、心通的综合效应。如果在此基础上能够再及时背诵且默写所要完成的任务,你的语文知识积累和语感体验将是广泛而深厚的。
其次是记笔记的习惯,即在听课或阅读时随时记录下相关的难点、重点和心得。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次不记无所谓,两次不记问题不大,时间长了就会很麻烦了,因为许多知识点、难点、要点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得模糊,如果不能及时复习就会使你对许多知识了解不透、理解不深进而会变得生疏,于是你的语文学习状况自然不会好。那么中学生记笔记的最好办法又有哪些呢?随堂记录、课后整理、分门别类。如一个单元的作家作品、风格流派、代表作;每一课的重点词语音形义、重要语句的理解、重要段落的阅读提示;某一个知识点要点的记录等等。
第三是要做好相关知识的归类整理工作,让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集中成为一个个体系。每个知识点某一篇课文某一个单元甚至一本书的内容都可以做,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构建了知识体系,日积月累自然会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可谓一举多得,长期坚持下去,效果将非常明显。比如对“像”这个词的理解,可以如下列表:
“例句”表明,不是所有出现“像”的句子都是比喻句,还有其他三种类型的情况。再如对比喻句正误的判断:
由于比喻句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常见,涉及到判断、理解、仿写造句,因此如此列表就会使比喻的概念更加清晰,把握起来也会更加自如了。又如对文言虚词的归类整理,可以按照以下表格操作,以“以”为例:
就复习巩固、归纳整理这一个环节的安排问题,我曾经问过许多中学生朋友,每天放学后首先处理的是复习整理当天所学的知识还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绝大多数学生回答是完成作业,家长也把孩子放学后就做作业当作优点来夸,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区。同学们放学后真正应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复习巩固整理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完成作业,从而检验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如果只求完成作业,或者边看书边做作业而疏于复习整理已经学过的内容,巩固的环节没有做到位,久而久之,看起来好像你们已经懂了,但是知识上的漏洞却在不断增加,学习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归纳整理已学知识至关重要,这个习惯必须养成。
最后是写写练笔和重视口语交际的习惯。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何决定着你们未来发展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其中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水平是其中重要的两环。既是练笔,则以“练”为主,其形式一般不拘,每周一至两次,可以是用几个关键词连缀成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两个片段描写,当然也可以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至于内容则可根据你的观察、思考或者阅读的具体情况来定,可以是现实生活的记录,可以是对某些现象的思考,可以是对所学课文的读后感,可以是摘抄下某篇好文章自己再加上点评的文字,也可以是抒发自己情绪的文字。“练”看似容易实则需要坚持不懈,相信日积月累能够成就你的写作功力。至于口语交际的习惯,一要思想上重视,强化日常文明礼貌用语(您好、谢谢、请、对不起、再见)的使用,尽量做到经常化和准确性;二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场合(正规和私下)和不同的对象(尊称和谦辞)选择使用表达的词语;三要在交流的过程中注意避免使用诸如“嗯啊”“啊嗬”等言语,尤其是不文明的词语。
总之,语文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我们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人说“一个好习惯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因此就让我们从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开始努力吧!(详见《大江晚报》2018.02.01B03版点击查阅)